3月1日,《經濟觀察報》聯名其他12家平面媒體和2家網路媒體,史無前例的發表了一篇《提請兩會代表委員敦促加速戶籍改革》的共同社論,對中國現行的戶籍管控制度進行了批評,並呼籲兩會代表使用手中權利,進行提案廢止1958年頒布的《戶口登記條例》,逐步根除限制人身遷徙自由的現行戶籍制度。
文章開篇便以完全顛覆黨八股的大膽文筆談到「中國有受戶籍制度之苦久矣!我們崇信人生而自由,人生而擁有自由遷徙之權利!」文章以憲法為法理依據,提出「遷徙自由是人權和人身自由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然而,現行的戶籍政策卻事實造成了城市居民與農民、城市居民之間地位的不平等,制約了中國公民的自由遷徙……」文章指出,「戶籍制度是滋生腐敗的溫床。正因其稀缺,在很多城市戶口成了被買賣的對象。有權者可以以此尋租,地產商可以以此為銷售的工具,而千萬的弱勢群體要麼付出金錢的代價,要麼望洋興嘆地面對種種不公的待遇。」
共同社論,前無古人引關注
此文章在兩會之前的3月1日,同時刊登在《雲南信息報》、《重慶時報》、《南方都市報》、《城市晚報》、《遼瀋晚報》、《新安晚報》、《大河報》、《都市時報》、《華商報》、《經濟觀察報》、《東南快報》、《安徽商報》、《內蒙古晨報》等13家平面媒體,和新浪網和鳳凰網2家網路媒體上。此共同社論甫一面世,就被國內外各家媒體轉載,無論是海外獨立媒體還是親共媒體以及西方英文媒體,在呼籲中國戶籍制度改革這一觀點上達到了高度一致。
此後引發時政觀察家們關注的是,國內這種多個媒體的以共同社論的形式,在兩會即將到來的敏感時期,對政府執政當中的沉痾痼疾以鮮明的立場進行批判和呼籲,是49年中共建政以來,宣傳領域非常少見的,可以說開創歷史先河。所以後續中共方面的如何應對,引來了兩種廣泛對立的猜測:一種猜測是中共方面會赤膊上陣,毫不避諱地公開鉗制言論讓這些媒體消音;另一種測試是,中共方面會顧全大局,退一步,藉此使全國媒體在自由言論的尺度上有仿效後繼者。
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教授受訪時指出,中國首次出現共同社論的現象實際上也反映了中國政治現實本身存在一些缺陷,媒體在意見發表的「尺度、影響力和安全性」方面都面對一定的限制,因此它們需要通過共同發表社論,來壯大聲勢。他說:「按道理講,一個媒體如果有足夠的自信和影響力,自己發表一篇社論就足夠。現在聯合發表,很大程度上是造成一種規模效應的影響力。」
風聲鶴唳 媒體被迫失音
果不其然,到3月2日,記者再次搜索各大網站轉載的這篇共同社論已經銷聲匿跡了,而據《明報》報導,中宣部對這13家報社和其所在省份的宣傳部進行訓話;同時負責中國網路新聞管制的國新部下令封殺與共同社論相關的論壇,回帖,新聞和博客;而北京《經濟觀察報》高層已經受到整肅,社長兼總編輯劉堅遭嚴重警告,一名副總編輯則受記過處分,而負責起草這份社論的「經濟觀察網」的副主編則被解職。更有部分傳媒收到文件通知,禁止傳媒在兩會期間採訪報導有關戶籍新聞,記者如違反的話,將馬上被「炒魷魚」。
《明報》報導說,為了營造兩會期間的「和諧」氛圍,中宣部劃定兩會報導的禁區,除了不准報導13家媒體的」共同社論」外,凡涉及北京的負面新聞也一律不准報導,媒體報導外地的負面新聞也只能轉載新華社通稿。
同時,中共方面還要求各家網站禁止轉載對退伍軍人的上訪維權、部分工行職員上訪、企業退休員工待遇問題、"萬里大造林"受害客戶等上訪內容、北京市拆遷補償等事項。同時,還對北京打工子弟在京升學問題的負面新聞也被劃入禁令範圍。最讓人費解的是,連這兩天在網上瘋傳的廣西菸草局局長」性愛日記」也在禁止之列。
雖然,戶籍管控制度改革,這個話題在溫家寶總理與網民對話時,曾經正面應對,並談到中央已經出臺戶籍改革的措施。但這個從前蘇聯繼承下來的控制人身自由和強行將人分等級的戶籍制度,儘管官方已開始鬆動,可這些都只能是由官方施舍給百姓的「幸福和尊嚴」(註:溫家寶在新年期間講話,要讓人民活得有幸福有尊嚴),而當百姓主動提出的「幸福和尊嚴」的需求時,看來並不會被當局所樂見。因此針對此次共同社論事件,從中共方面的迅速消音的大動干戈來看,可以說中共所要遏制的並不完全是戶籍制度改革本身,而是不能容忍中國境內媒體的這種渴望民主之情切下,所迸發出的對新聞獨立和言論自由尺度的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