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羊城晚報》 和《京華時報》 等媒體報導,不少地方官員對赴北京參加兩會的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施加壓力,限制他們兩會期間的發言自由;有的官員甚至試圖讓兩會代表委員以雞毛蒜皮的小事干擾會議大方向。
《羊城晚報》等媒體所曝光的地方政府官員試圖堵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的嘴的事件,主要與事關地方政府財權的新拆遷條例即將出臺有關。事關財權,地方政府讓代表、委員「嘴下留情」、考慮政府的「切實利益」,其動機昭然若揭。至於讓代表委員以雞毛蒜皮的小事來干擾會議大方向,如情節屬實,那實在太不正大光明!總而言之,「參與網」上所作「兩會代表發言無自由」 的評判看來言之有據。
旅美人權活躍人士劉念春表示,地方官員試圖堵代表委員的嘴,是因為他們不願讓他們那裡的事在世界媒體前曝光:
「實際上政協代表和人大代表他們不是通過真正選舉產生的,實際還是由上(面)指定的,就是由官方指定的。即便這樣產生的代表它可能還是不放心,因為兩會和以前不一樣,不是閉門開會,它有記者旁聽。記者旁聽要是只是中國記者那還可能還好辦,還有兩岸三地和外國的記者,他們認為不妥當的話如果被外國記者、或者香港、或者臺灣記者聽到了,他們可能就認為這就是大事。 所以他們會一再囑咐,劃出道兒來,你應該說什麼,你想說一些雞毛蒜皮的事, 別提一些焦點,老百姓關心的這些事。」
劉念春表示,有文化界和演藝界人士當政協委員或人大代表是好事,但是如果這些代表委員的業務活動的特殊性使他們拿不出時間瞭解下情,那他們在兩會期間也難以拿出好意見:
「這些人只不過(是)臨時, 你像劉翔那樣選政協委員,他一天到晚在那兒邊跑步。你像那些歌唱演員實際上平常他主要專心自己的業務,他不可能把心思用在國計民生這些事情上。到時候他是不可能事先準備什麼的,實際上去開會他就應景去了,到會上他只不過聽, 也不會提什麼問題。」
美國俄克拉荷馬中部大學教授李小兵說,地方政府官員對兩會代表委員到北京說什麼話很在意,這實際上涉及到長期存在的中央和地方政權之間利益和許可權的分配問題。 李教授說,現在的地方官員總是想讓代表委員照顧地方政府的利益:
「中國長期以來存在這個問題。 所謂條條框框,條條就是從上到下, 中央集權式的領導。框框就是照顧地方利益。在這個條條框框長期以來都存在不同的利益、不同的考慮。過去他們選出來的人大代表, 選上他們是作為中央政府的一部分, 制定政策、 傳達上級指示,回來執行。現在地方選民也好、政府也好, 聲音增加, 像美國這樣草根政治啊、地方利益啊,希望他們多考慮地方利益,所以這個是有一個這種政治力量轉移的趨勢,正在轉化階段,這是一個現象。」
李教授說,在處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關係的時候,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間相互妥協的關係值得借鑒;他說, 要防止集權:
「現在還是以中央為主, 地方為輔,中央多方面考慮照顧到地方利益,還到不了美國這種叫compromise 就是妥協。所以中國政治還到不了這種地步,中央和地方的關係還到不了這個層次。」
記者:「 到不了這個地步的阻力在哪兒呢?障礙在哪兒呢?」
李教授:「還是黨的領導, 從上到下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