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金牛,迎來虎年。隨著2010年1月份的國內經濟數據相繼出爐,虎年經濟將如何呈現?快報記者近日專訪了國內部分知名經濟學專家學者,請他們預測虎年的國內外經濟政策、市場走勢。
1月份CPI只有1.5%,這比之前預計的1.8%好得多,也比2009年12月份的1.9%低很多。從數據上來看,我們現在完全沒有必要對通貨膨脹過度恐懼。即使PPI從上個月的1.7%一下子上升到4.3%,也不必擔心最後導致惡性通脹。生產資料價格快速上漲,恰恰說明我國經濟正在快速復甦。考慮到PMI指數高達55.8%,這說明什麼?說明企業正在開足馬力生產,市場得有足夠的需求,企業才會大量採購生產資料,這是經濟復甦過程中的必然選擇。
現在還不是加息的好時機
今年的經濟工作重點仍然是擴大內需,只要這個政策保持不變,人們就不必擔心政府會急於用加息的方式來抑制通脹。現在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是2.25%,而CPI只有1.5%,不僅比存款利率低,也遠遠低於3%的通脹警戒線。要拉動消費內需,就不能急於加息,因為那樣只會刺激老百姓都把錢存進銀行。與此同時,去年8.7%的GDP增長中,有8個百分點與投資有關,許多新開工項目還需要持續投資大量資金進行續建,加息會導致無法估量的損失。
實際上,管理層也明白,當前的生產、投資、消費各環節運行良好,政策上可以無為而治。這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開車,駕駛員只需要微調方向盤,就能保證車輛平穩高速行駛,如果猛打方向盤那是要闖禍的。
有些人看到1月份貨幣供應量增加了26%,新增信貸達到1.39萬億元就大叫「信貸猛於虎」,這種看法是不對的。按照慣例,每年年初是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期,季末、年末才是信貸回收期,尤其是去年年末積累了大量的信貸需求都集中到1月來釋放,1.39萬億元這個數字出現在1月份很正常,尤其是這其中還包括了大量的票據等間接融資項目。
另外,今年央行對各商業銀行信貸監管由過去的存貸率考核轉為資本充足率考核,這種考核機制更加科學,過去有些資本充足率不高的商業銀行存貸比較低,它也能多放貸款,而那些資本充足率較高的商業銀行卻在存貸比上限的壓制下無放正常放貸,這種情況既不利於控制商業銀行金融風險,也不利於央行控制信貸規模。實行資本充足率考核之後,這兩大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現在有那麼多上市銀行要增發,就是為了擴充資本充足率。
貿易順差大幅縮減緩解通脹壓力
我覺得今年1月宏觀經濟數據中最讓人興奮的是進口同比增幅遠遠大於出口增幅,前者是後者的四倍多,貿易順差同比大減六成。這個數據很耐人尋味,它實際上解答了很多人對於流動性過剩可能導致資產性通脹的擔憂。為什麼這麼說呢?人們擔心出現資產性通脹,主要是這麼多年堆積的天量外匯儲備佔用了太多的人民幣,進來多少外匯,央行就得發行對應的人民幣進行消化。
一直來我們講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是投資、出口、消費,其實消費一直是弱項,投資和出口佔比太大,三駕馬車變成了拐腳馬。並且,一度引以為榮的出口創匯現在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個沈重包袱,出口幾億件襯衫換回來一架飛機這種生意,想想就不值。這幾年發達國家一直要求人民幣升值,一方面是中國出口的廉價商品確實衝擊了當地市場,另一方面,負債率高的國家希望人民幣升值來沖銷債務。
過去中投公司消化外匯的方式就是買外國國債,尤其是美國國債,這實際上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療法,因為中國持有的仍然是美元資產,人民幣還是會面臨升值壓力和通脹風險。要真正消化外匯佔款,最好的方式就是大量進口,把這些外匯花出去。這樣既避免了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同時還能為國內的投資、生產提供更多的生產資料。
1月份貿易順差大幅縮減說明我們國家的外匯投資戰略正在發生變化,而且是可喜的變化。
我覺得2010年一季度中國應該大量進口農產品,這也是抑制通貨膨脹的有效方式。
至於資本市場,2010年國內上市公司業績平均增長25%的水平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除非出現重大政策調整,否則目前22倍的平均市盈率、滬指3000點將是年內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