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水果種類多、質量好、價格高、農民收益大
臺灣不「禁摩」的原因:要優先考慮「弱勢群體」的利益
到臺灣的第一個早晨,是被摩托車的噪音叫醒的。拉開窗簾,不遠處是一個十字路口,數十上百輛摩托黑壓壓地停在人行道後面,騎士們都戴著安全頭盔,綠燈一亮,一擰把手,齊齊向前射去,馬達聲震耳欲聾。臺北稱摩托為「機車」,其數量之多幾乎趕得上大陸的自行車,且速度極快,與其它車輛並駕齊驅,毫不謙讓。
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廣州剛剛通過「禁摩令」——「禁摩」似乎成了城市發展和進步的象徵,可是臺北的摩托居然如此「猖狂」。我向同行的臺灣學者、臺灣大學的杜教授介紹了大陸的禁摩情況,並問臺北市有沒有考慮禁掉?
杜教授很驚訝,他說,這怎麼可以,這是人民的行路權啊!機車是有很多缺點,噪音大,不安全,污染重。但是,它方便,佔道少,價格低廉。你考慮過沒有,使用機車的都是什麼人?主要是中低收入者。僅憑這一點它就不能被禁掉。因為制定公共政策,要優先考慮弱勢群體的利益。你都禁掉了,他們買不起汽車,怎麼辦?
物價的高與低:農產品價高,風景區門票低
臺北的物價很貴。一「粒」普通的富士蘋果30台幣,約合人民幣7元。芒果一「粒」60元,人民幣15元。為了保護果農的利益,這個水果大省的水果可一點也不便宜。
至於其它日用商品的價格,也基本是大陸的三倍左右。一瓶純淨水25台幣,約合人民幣6元。書更是貴得離譜,我的《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人民幣28元,臺灣版的價格是480台幣,換成人民幣是120元。
可是也有一些價格比大陸便宜,比如風景區和博物館的門票。開完會,政治大學的曾教授驅車帶我們去野柳地質公園玩。這裡是一片風蝕海岸,處處是磨菇石,風景優美,景觀獨特,差可比擬為大陸的石林,票價40台幣,約合人民幣10元。
風景區和博物館,是屬於所有國民的「公共產品」,應該惠及全體國民,特別是其中的「弱勢群體」。相比之下,祖國--大陸大部分風景區和博物館的門票,對農民、下崗工人及其它城市低收入者來說,是否太高了些?
為什麼臺灣的窮人可以享用這些「公共產品」呢?原因很簡單,在臺灣,一個人再窮,他也和那些億萬富翁一樣,擁有一張選票。
火車站的東西和外面同等價格
在野柳地質公園遊玩,印象最深的是偌大個風景區,居然沒有一個賣旅遊紀念品的攤子,也沒有一個流動小販。沒有人向你兜售紀念品,沒有人拉你照像,糾纏你騎沙地摩托車……你所看到的,只有清可見底的海水,天工造化的奇石;你能聽到的,只有天風、海濤。整個海灘安靜愜意。
三月六日,我乘火車從臺北去高雄。去火車站前,我背著沈重的大包,先去超市買了水,又到街上買了「便當」(盒飯)。按照我的經驗,這些東西進了車站就要翻倍。等到了車站,我驚訝地發現,站內的物價居然一點也不比超市貴。上了車,巡迴手推車上的「便當」也和外面同價。我平生第一次知道,原來火車站裡的東西,是可以和外面一樣價格的。
和氣生財
因為被摩托車吵醒,我去找招待所的管理員,一個五十多歲的很瘦的女人。她檢查了一下我的房間,發現上面有一個小窗沒有關嚴。她奮勇地踩著桌子椅子上去關好,然後不停地對我說對不起對不起。
第二天早上,她特意跑到我的房間來問昨晚休息得怎麼樣,我說很好,她冷不防地給我鞠了個九十度的躬,連聲說,謝謝您!昨天實在對不起了!
以後每天遇到我,她都會問我休息得怎麼樣,然後給我鞠上一躬,弄得我十分地不適應。
臺北的大部分商家,從商場到小吃攤,在接到付款後都會向你道聲謝謝。找你零錢時,許多人都是用雙手奉還。
在臺灣賓館住宿,退房的時候,是沒有「查房」這一環節的。
傳統文化保存好,傳統節日氣氛濃厚
這次去臺灣,我留心的一個重點是觀察「傳統文化」在臺灣的留存情況。
三月四日是元宵節,這一天,臺北街頭非常熱鬧。臺北市舉行了規模盛大的燈會,許多文藝團體上街表演。當天中午,我們在野柳遇到「迎神轎」活動。在地質公園參觀時,恰好遇上當地漁民舉行「開漁儀式」,十數艘漁船在海面上兜著圈子,不停燃放煙花爆竹,以祈禱今年漁業豐收。在臺灣,清明、端午、中秋,都會放假一天,傳統節日的味道很濃。
臺灣的「溫良恭儉讓」應該是我們傳統的一部分。在大陸,我走訪過一些原本文化發達,因交通形勢改變而衰落的小鄉鎮。比如以前的西塘、烏鎮,福建的永定,山西的小縣城。這些地方的人都有一個普遍的特點,就是待人和氣,溫文有禮。到了臺灣,感覺也是如此。
1952年,從大陸潰退臺島後的國民黨,把「保衛中國文化」,「實行民主憲政」,「平均社會財富」作為所謂「復興基地」建設的工作重點。其中,「保衛中國文化」,又因為掃除臺灣島上日式教育文化遺存的需要而愈為臺當局所重視。當然,這一切者是在「一個政黨,一個領袖」的專制政體下實施。民進黨執政後,學校教育中「中華文化」的內容有所減少,但還是佔了相當大的比重。我曾經專程查閱過臺灣的中學教材,一、二、三冊是倫語選讀,四、五冊是孟子選讀,第六冊則是大學、中庸講讀。這一套書,基本上涵蓋了「四書」的主要內容。
電視政治
接觸時間一長,你會感覺到臺灣人身上的優越感。他們的優越感,不是建立在經濟上。他們知道大陸的發展速度遠高於臺灣。幾乎每一個臺灣朋友在和你聊天時都會問:怎麼樣?看到電視上打嘴仗了吧!臺灣人就是這樣,什麼事都可以批評。
台大教授說:「臺灣政治對社會的影響力其實是很有限的,比如,政治是管不到大學的。政府只負責給大學拔款,別的,什麼都管不著。在臺灣,一流的人才都不在政界,而是在商界和學界。其實,一個正常的社會,學者只要做好學問,商人只要做好生意,其它的都不用他關心。」他的聲音裡透著某種自豪。
在其它場合,臺灣人都是那麼「溫良恭儉讓」,女人說話嗲兮兮,男人有點娘娘腔,文明得有些「文弱」。只有在有關政治的論壇上,火藥味十足。
臺灣的電視乏善可陳。那些濫得不行的綜藝類節目對大陸人來講一點也不新鮮。因此每晚只好鎖定在政治類的節目上,聽臺灣人在電視上唇槍舌劍。
好在這樣的節目不少。在臺灣的那幾天,正好趕上「中正紀念堂」改名。四五個頻道長篇大論地討論這個話題。請的來賓中,四分之三的人都是反對改名的,只有四分之一的人支持。反對派呈一面倒的壓倒之勢,對在坐的民進黨政策會副執行長極盡嘻怒笑罵之能事。這位副執行長連話都搶不到,十分可憐。好容易搶到發言機會,他說,要把「蔣廟」改掉,是因為這是一座像徵「威權政治」的建築,建築理念充滿專制精神。
旁邊的一位民意代表馬上攔住說:「胡說!現在的「總統府」不也是威權政治的建築嗎?要知道,那是日本總督府啊,為什麼陳水扁還住在那裡……」
那個戴眼鏡的民進黨說:「所有這些威權時期的建築,都應該改名。因此,黨內的主流意見,是遷都,遷到中南部去……」
民意代表又打斷他:「純粹放屁!遷都?遷到中南部?這明顯是為了選舉。中南部是你們的票倉,你們提出這個建議,不過是為了討中南部的好……」
看臺灣的政治類節目,一言以敝之,就是「百無禁忌」,談什麼都可以,怎麼談都可以。
為什麼不統一:大陸不民主
從臺北開車出來,不到半小時,就來到了臺灣海峽。大海波濤不定,海風挾來濃重的海腥味。曾教授指著西北方向說,那裡就是福建。極目遠眺,似乎可以看到些什麼,當然,這一定是錯覺。
從臺北出發,只需要四個小時,就到了臺灣最南端。站到高雄港邊,眼前仍然是一片無邊無際動盪不定的浩瀚蒼茫。在臺灣這片土地上,你不由得會產生一種無可名狀的孤獨感。這片紡綞狀的島嶼,太狹小,太孤單。
每一個大陸人和臺灣人坐到一起,不可避免地談到一個話題:「統一,還是分裂」。
輔仁大學的一位學者,自稱站在「理性」的立場上,對「大陸觀點」和「民進黨觀點」各打五十大板。他說,統一還是分裂,要從「利益」這個角度出發。大陸人往往認為,統一是先天地不需論證地「好」。民進黨人則認為,「獨立」代表了「正義」、「真理」、「進步」。臺灣人考慮問題是現實的。讓他們選擇統一還是分裂,他們只會有一個考慮標準,那就是對自己有沒有利。統一了,大陸的經濟資源、文化資源、社會資源,將更方便、更順暢地為臺灣人所用,兩岸交往成本也會大大降低。唯一的阻礙,是政治。臺灣人的政治理念和大陸差別太大了。臺灣人認為,民主政治才是可以信賴的,其它政治類型的不穩定性太多。
在高雄,我和那位支持民進黨的司機也談到了這個問題。出乎我的意料,他的看法居然與輔大的教授基本一致。他說,用屁股想都會知道,大陸那麼大,如果政治再民主了,對臺灣當然有吸引力,為什麼不統一?畢竟,我們的祖宗都是從大陸來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