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記者李滄海綜合報導】近年來,征地中拆遷與維權引發的矛盾衝突在各地不斷升級。2010年1月19日,廣東陽山縣政府與陽城鎮通儒村村民發生矛盾,起因是作為貧困縣陽山縣政府賣地千畝倒貼6000萬元。
一些村民紛紛質疑政府「驚人的慷慨」。村民邱桂香說,從1998年開始農民的征地補償為每畝1.8萬到2.1萬元,2009年也只是提高到了每畝2.7萬,這個補償對村民來講少得可憐。村民黃友軍說,賣了近1000畝土地給開發商,政府不但沒賺一分錢,反而倒虧近6000萬元。
政府官員證實賣地虧本6000萬稱此舉為筑巢引鳳
黃友軍的說法得到陽山縣國土局局長唐存偉的證實。唐存偉說,我們從征地到「三通一平」,每畝成本價18萬元,賣給開發商每畝12萬元,「我們是虧本的」。但他解釋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筑巢引鳳,利用大開發商的名牌效應。
在陽城鎮通儒村委會李屋村,大陸媒體記者親眼目睹了失地農民在自己田地上開荒的怪現象。在大片的建築垃圾和塑料等生活垃圾間隙,五六個農民在地裡種菜,田畦的菜碧綠茂盛。隔著兩米余寬的村道,少量未征的田裡仍灌滿了水,等待開春水稻的耕作。遠處是房地產商開發的小區樓房,村民們說,人還是他們的人,但地已經不是他們的地了。
村民鄧水友說,這片地2007年就被政府征了,賣給私人老闆,政府就用垃圾填埋土地,不讓農民耕種。征地後兩年多沒見動靜,地都長滿了荒草。「我們都是菜農,現在只能去市場買菜吃,可是我們的菜地卻被人這樣糟蹋。」鄧水友說。
54歲的村民陳妹在自家以前的田地裡「開荒種菜」有一個多月了,她說,當時的荒草有半人高,看著就流淚,這塊地2007年被征,征前是水稻田,土很肥。
40歲的通儒村村民黃信體說,陽山縣70%以上是山區,像通儒村成片的平整耕地很少見,這裡的田地肥沃,接近「噸糧田」,征地前村民的生活完全有保障,打散工是為改善生活,征地後則完全變了,打散工是為了基本的生存。
村民們說,陽山是廣東省著名的貧困縣,財政相當困難,倒貼錢賣地給開發商,如此行為,動機令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