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歷史上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漢語字典。作者許慎 (約58年—約147年),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現河南郾城縣)人,是漢代有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語言學家,是中國文字學的開拓者。
原書作於100年到121年,現已失落,傳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是清朝的段玉裁註釋本。 《說文》收字全面而又系統。全書共分540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共10516字。《說文解字》在流傳過程中,屢經修改。北宋初年徐鉉奉詔校定《說文解字》,對原書進行了重新的整理和修訂。今傳本就是徐鉉所校定的(見圖一)。
《說文解字》以小篆書寫,逐字解釋字體來源。許慎之所以把小篆作為收字和註釋的對象,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因為小篆是一種經過系統整理的文字,是「書同文」的產物,它比籀文和古文都規範、完備;因為小篆從籀文脫胎而來,與籀文大部相同,不同之處僅僅在於有些字在籀文基礎上稍加簡化。「漢文字的一切規律,全部表現在小篆形體之中,這是自繪畫文字進而為甲文金文以後的最後階段,它總結了漢字發展的全部趨向,全部規律,也體現了漢字結構的全部精神。」(姜亮夫《古文字學》59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正是因為有了《說文》,後人才得以認識秦漢的小篆,併進而辨認商代的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與戰國的古文。
《說文解字》總結了先秦、兩漢文學的成果,給我們保存了漢字的形、音、義,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訓訪不可缺少的橋樑。特別是《說文》對字義的解釋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義,對理解古書上的詞義更有幫助。 書中關於秦漢時期全國各地方言的介紹使其成為瞭解中國古方言一本參考書籍。
《說文》之學是根柢之學,它在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詞典學以 及文化史上都佔有顯著的地位。它與詞義的關係尤其密切。我們解釋古書上的疑難字詞之所以離不開《說文》,因為《說文》訓釋的是詞的本義,而本義是詞義引申的起點。我們瞭解了詞的本義,就可以根據本義的特點進一步瞭解引申義、以及和本義毫無關係的假借義。我們瞭解了哪個字是本字,就可以進而確定通假字,並且 掌握文字用法的古今之變。
《說文》成書不久,就被當世學者所重視。 如:鄭玄注三禮,應劭、晉灼注《漢書》,都曾援引《說文》以證字義。《說文》對傳統語言學的形成和發展有巨大影響,後世所說的文字、音韻、訓詁之字,大體 不出《說文》所涉及的範圍,而《說文》本身則形成一個專門學科。《說文》完整而系統地保存了小篆和部分籀文,是我們認識更古文字——甲骨文和金文的橋樑; 《說文》的訓解更是我們今天註釋古書、整理古籍的重要依據。所以《說文》在今天仍有巨大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說文》一書的突出貢獻可以概括為以下四點:
1.建立部首是許慎的重大創造之一。漢字是憑藉形體來表示意義的,因此,對漢字義符加以分析,把所有漢字都按所屬義符加以歸類,這是漢字學家的工作,這項 工作,由許慎最先完成了。《說文》一共分540部,除了個別部首還可以合併與調整外,從總體上說都是合理的,都符合造字意圖。許慎在安排540部的次序上 煞費苦心,把形體相近或相似的排在一起,這等於把540部又分成若乾大類,這可以幫助讀者更深刻地理解義符,更正確地理解字義。
每部所屬的字的排列也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依據以類相從的原則。具體說來有三種情況:其一,詞義相近的字排在一起;其二,詞義屬於積極的排在前邊,屬於消極的排在後邊;其三,專有名詞排在前邊,普通名詞排在後邊。
許慎創造的540部首和一部之中各個字的排列方法,都是從文字學角度出發的,這種排列方法更能體現部首與部首、字與字之間的意義聯繫,這與後世從檢字法角度的分部和按筆畫多少分類迥然不同。
2. 訓釋本義。許慎之前的經學家為經典作注,都是隨文而釋,所註釋的字(詞)義,基本上是這個字在一定語言環境中的具體意義和靈活意義。許慎在《說文》中緊緊 抓住字的本義,並且只講本義(由於歷史的侷限,個別字的本義講得不對),這無疑等於抓住了詞義的核心問題,因為一切引申義、比喻義等都是以本義為出發點 的,掌握了本義,就能夠以簡馭繁,可以推知引申意義,解決一系列有關詞義的問題。
此外,許慎在訓釋本義時,常常增加描寫和敘述的語言,使讀者加深對本義的理解,擴大讀者的知識面,豐富本義的內涵和外延。
3. 對漢字形音義三方面分析。許慎在每個字下,首先訓釋詞義,然後對字形構造進行分析,如果是形聲字,在分析字形時就指示了讀音,如果是非形聲字,則常常用讀 若、讀與某同等方式指示讀音。漢字是屬於表義系統文字,是由最初的圖畫文字演變而來的,這樣通過字形分析來確定、證實字義完全符合漢民族語言文字的一般規 律。而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文字不過是記錄語言的符號,許慎深知「音義相依」、「義傅於音」的原則,所以在《說文》中非常重視音義關係,常常以聲音線索 來說明字義的由來,這為後世訓詁學者提供了因聲求義的原則。
4. 以六書分析漢字。在許慎之前,有倉頡依據六書造字的傳說。現代文字學家認為,六書是對漢字造字規律的總結,而不是漢字產生之前的造字模式。在許慎之前,僅有六書的名稱:像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沒有具體闡述,更沒有用來大量地分析漢字。許慎發展了六書理論,明確地為六書下定義,並把六書用於實 踐,逐一分析《說文》所收錄的9353個漢字,這在漢字發展史和研究史上有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從而確立了漢字研究的民族風格、民族特色。
《說文解字》研究,成為一門專門的學問,校勘、撰注、研究《說文解字》的著作也不斷出現。其中最著名的有南唐徐鍇《說文解字系傳》、清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王筠《說文句讀》、《說文釋例》和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等。清代的段、桂、王、朱,被稱為「說文四大家「。(見圖二)。4人之中,尤以段玉裁、朱駿聲最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