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的來歷》稱,玉皇派貓通知牛虎等禽獸上天排行次第。老鼠偷聽到貓的傳話後,捷足先登,糊塗的玉皇封之為十二生肖之首。貓反被擠出生肖之列,從此與鼠結下深仇。老鼠欲同貓化解怨恨,便請黃鼠狼做媒,將自己最漂亮的女兒許配給貓。貓滿口應允。於是老鼠擇定吉期,又偷了一隻小孩的虎頭鞋充花轎,把女兒送至貓窩。結果老鼠嫁女,嫁到貓公的肚子裡。
《老鼠嫁姑娘》稱:鼠王選定臘月二十四嫁姑娘。辦喜事的那天,正值人間忙著辦年貨,人們推磨舂碓,鬧個不停。鼠王大怒:「人鬧我一天,我鬧人一年!」人們吃了大虧,遂每逢鼠婚日不准推磨舂碓……
在江南一帶的民間傳說中,說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故有舊曆年三十夜要把老鼠「遣嫁出門,以求吉利」之俗。
臺灣居民認為初三為小年,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結婚日,所以深夜不點燈,在地上撒米、鹽,人要早晨上床,不影響老鼠的喜事。
山西平遙縣初十日將麵餅置牆根,名曰「賀老鼠嫁女」。
在青海的一些地區有「蒸瞎老鼠」的風俗。每年農曆正月十四日,家家用面捏成十二隻老鼠,不捏眼睛,然後用蒸籠蒸熟,待元宵節時擺上供桌,並點上燈燒香,乞求老鼠只食草根,勿傷莊稼,以保本年豐收。
上海郊區有些地方說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這天晚上,家家戶戶炒芝麻糖,就是為老鼠成親準備的喜糖。上海一帶也有避老鼠落空的習俗。老鼠外出覓食,失足落地,稱為「老鼠落空」,據說見者多為不吉利,非病即死,必須禳解。其方法是沿街乞討白米,謂百家米,回家用以煮飯,食後便可化解。
孝感當地民間還傳說正月十五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們不能在家裡喧鬧。婦女要在床下點一盞麻油燈,邊拜邊說:「請紅娘子看燈。」據說這樣,一年就沒有臭蟲騷擾了。人們還用竹籃從屋上拋過去佔棉花豐歉。仰則主豐收,僕則歉收。
有些地方還用老鼠嫁女日的風俗行事作為祝子巫術。如陝西千陽民間以正月十五為老鼠嫁女日,是日家家都做老鼠饃。俗信當年過門的新媳婦吃了老鼠饃的鼠尾巴,便可懷孕;隔窗把老鼠饃扔進新媳婦房中,「老鼠」仰面朝天為生男之兆,反之為生女之兆。河南民間傳說,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是老鼠嫁女之日,俗語有「初 七娶,十七嫁,二十七添娃娃」,故上述三天要吃餃子。
在北方,老鼠嫁女是在正月二十五日的晚上。在這天夜裡,家家戶戶不點燈,全家人坐在炕頭上,一聲不響,只是摸黑吃著用麵粉做成的「老鼠爪爪」、「蠍子尾巴」和炒大豆。不點燈、不出聲的意思是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驚擾了娶親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人們期望老鼠的爪子發痒,好早些起來行動;吃「蠍子尾 巴」即是為了老鼠嫁女出洞時不會受到蠍子傷害。吃炒大豆發出嘎嘣的脆響,似乎是給老鼠娶親放鞭炮。
湖南寧遠則以十七日為「老鼠嫁女」這一日忌開啟箱櫃,怕驚動老鼠。前一天晚上,兒童將糖果、花生等放置陰暗處,並將鍋蓋簸箕等大物大敲大打,為老鼠催妝,第二天早晨,將鼠穴閉塞,認為從此以後屬可以永遠絕跡。
在老鼠嫁女夜晚,湖南資興一帶則在屋角、過道遍插蠟燭,意思是將老鼠娶親途經之路照得通亮。
還有的地區於老鼠娶婦日忌做針線,怕扎爛鼠窩,晚上忌點燈,怕驚動鼠女的花轎,很早就上床睡覺,也不為驚擾老鼠,俗謂你擾它一天,它擾你一年。
此外,除漢族外,正月十五彞民山寨裡稱為「老鼠嫁女節」。傳說,遠古時代,洪水氾濫,僅有伏羲姐妹因進戎蘆而倖免於難。可是,當洪水退卻後,他們卻出不來了。是老鼠啃破戎蘆,才將她們放出,人類因此才得以繁衍生息。古老的彞族山歌中至今還保留著「子鼠啃破紅香木,露出王母繡花鞋」,「盤古出來開天地、伏羲姐妹鬧人煙」之類的唱詞。這大概就是由老鼠救人祖先這一傳說演化而來的。至今,還有彞民認為老鼠與人分享糧食是應該的,因為是它們使人類獲得了新生。一些地區的彞民甚至以為蓋房,起屋後,如果沒有老鼠作伴是件憾事。在他們看來,只有老鼠願來之地才是吉地佳處,人住了才會糧豐財茂,吃穿有餘,無災無難。更值行玩味的是,彞語中老鼠叫「黑」或「阿黑」,而日子叫「黑妮」,意即「老鼠的日子「。於是不難發現,在彞民敬鼠的背後,隱藏著一個重要的原始觀念:人類(至少是彞族)的社會生活是從老鼠啃破戎蘆放出伏羲姐妹時開始的。
農曆正月第一個子日,朝鮮族亦在這一天要進行熏鼠火民俗活動。農家的孩子們在田埂上撒下稻草並點燃,以達到燒除雜草並驅趕田鼠的目的。這一項民俗活動,有利於滅鼠、滅蟲,草木灰還可以肥田。另外,子日屬鼠,在這一天燃一把熏鼠火,其象徵性使人們得到了心理上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