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之美 美在意境(圖)

作者:作者﹕智真 發表:2010-01-26 08:4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網路圖片)
中國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博大的文化淵源,講究神似,更講究意境。所謂"意境",指畫家通過描繪人物、事物、場景,使欣賞者思想受到感染而產生共鳴,以正確的審美觀和道德水準,領悟蘊含和昭示的深刻人生道理及宇宙意義的更高境界。

國畫的意境,歸納起來大致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磊落大方,光明祥和;第二種是高貴典雅,秀麗挺拔;第三種是恬靜肅穆,深沉厚重。這三種正統的藝術風格歷來為人們所讚賞,是作品必須達到的三種標準。如果作品在這基礎上還包含有煙霞縹緲之氣、忠義節烈之氣、古樸典雅之氣,那麼這些作品都是非常珍貴的。如人們畫的神仙、佛像、廣闊的宇宙,有風骨的仁人志士,象徵著氣節的梅、蘭、竹、菊等。

唐代畫家吳道子被尊為"一代畫聖",曾在長安、洛陽寺觀中作佛道壁畫四百餘間,神態各不相同,展現出神佛的莊嚴和天國聖境的輝煌。他落筆一揮而就,不失尺度,所繪人物,用狀如蘭葉之線條表現衣褶,有飄舉之勢,人稱"吳帶當風"。

他在長安興善寺畫畫時,長安市民扶老攜幼觀賞、讚嘆。作畫表現神的光明,感動人心,意境高遠。神的慈善、美好開啟了畫者創意的源泉,淨化了觀賞者的心靈,令人心馳神往,更加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真理,堅定修道的意志。

唐代畫家閻立本所畫《太宗真容》、《凌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圖繪了開創大唐偉業的唐太宗李世民及眾臣,形象逼真傳神,時人譽之為"丹青神化"。他畫的《西域圖》,通過對邊遠各民族人物形象及事件的描繪,反映出唐朝與各民族的友好和睦關係。

他畫的《魏徵進諫圖》表現了大臣魏徵敢於直諫,唐太宗善於聽取臣下意見的美德,使人肅然起敬。這些畫歌頌了唐朝一代天朝盛世的繁榮景象,表現出一種蓬勃向上的精神,令人懷念和嚮往。

" 比德"是中國文化中的特點之一,是將一事物比擬成一種人的美德,如竹象徵"節" ,梅象徵"骨"等,是對品德的頌揚。如元代畫家王冕一生以梅花的品格自勉,他作畫意境的構成是畫中題詩,詩中有畫,意味雋永。他畫的《墨梅》流傳千古,畫面題詩:"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讚美梅先天下春的高潔。

山水畫題材也很廣泛,對於大自然生動的草木山川、雲煙明海,都可賦予其精深的藝術內涵,那隱含在山水之中的民族氣節和人們寬廣胸襟的象徵,被一代一代的畫家傳承著,上升為更廣義的中華民族的氣節和對美好境界的追求。

國畫講究含蓄,只要心有靈犀,就能領悟意境感,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對作畫者的要求,不僅要有熟練的技法和完美無缺的構圖,更要求創作者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古人畫論中講:"學畫者先貴立品。立品之人,筆墨中自然流露出一種正大光明之概。文如其人,畫亦有然。"可見作畫者的品德、文化修養直接影響繪畫品位的高低,因此學畫必先立德。

國畫的意境能夠使人超越具體、有限的物像和場景,進入無限的時間和空間,從而對整個人生、歷史、宇宙獲得哲理性的感受和領悟。當今,"真、善、忍"宇宙大法在世上洪傳,給人們帶來美好和未來,這是人們心中久遠的期盼。畫家們辦"真、善、忍"美展歌頌大法、歌頌神,講清真相,揭露迫害,使人明辨是非,感受到什麼是真正的美,體現出藝術純真、純善、純美的至高意境和境界。任何藝術、任何事情都離不開法理的指導。實踐真理、用各種形式傳播善,不僅是畫家們的使命,也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和責任。




来源:明慧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