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0-01-14 02:05:56作者:
最近所發現的河南安陽魏武王曹操的墓穴被認為是「本世紀以來中國考古史上最重大發現」,卻由於專家與民眾的廣泛質疑,中國社會科學院不得不再派專家去考察,並將在14日表示結果。一個考古發現會引來如果大面積的質疑之聲,有媒體認為是因為中國目前的政府與學術的公信力缺失造成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團12名成員在11日再赴該墓地考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在考察後稱,考察發現了一些迄今為止還沒有引起充分注意的現象和遺物,有助於進一步確認墓主的身份。這次考察結果,將在14日上午社科院的公共考古論壇上披露。
曹操,世稱一代梟雄,這個名字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歷史範疇。對整個中國文化都影響深遠,其影響也波及東南亞及日本和韓國。此次「重大發現」在這些國家或地區也被前所未有地予以關注。
安陽曹操墓穴的消息自2009年末被公布,確定該省發現的安陽東漢大墓是文獻中記載的魏武王曹操的墓穴後,各種質疑聲接踵而來。
鐵證如山? 專家民眾質疑
質疑者認為,目前公布的所謂6大證據並非「鐵證如山」。
59件石牌銘刻有隨葬物品的名稱,其中8件圭型石牌上刻有 「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字樣。專家認為,刻銘石牌是曹操墓最為確切的證據,證明墓主就是魏武王曹操。但它們引來的爭議也最多。
曹操生前先封為「魏公」,後進爵為「魏王」,死後謚號「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許多人認為,墓中石牌上出現謚號是很奇怪的,「在短短几天的下葬時間裏,兵器上還要倉促間添加一個‘武’字?」
專家判定此墓屬曹操最直接的證據,即魏武王石牌與石枕,可惜此兩件最有力的鐵證並不是考古的正規發掘。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系副主任高蒙河教授認為,現在只能初步確認,但還沒到能定性的時間。從學術考古上來說,發現的60多歲男性頭蓋骨還需進一步鑑定。要確認是不是曹操本人的頭蓋骨,需要把骨頭上提取的DNA與曹氏後人比對。這需要先找出曹操的家譜,找到能確認的曹操後代作參照。
很多網友以調侃表達對曹操墓發現的不信任。有人戲稱專家論證過程為:羽毛+喙+體型大+不是火雞=鳳凰。
而分別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等銘文的石牌,看起來更像是博物館裡的介紹文字。有網民發帖諷刺這個成果:「隨著河南安陽縣發現曹操墓後,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李典、樂進、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的陵墓也陸續在河南被發現。在這些墓穴中都發現了人頭蓋骨、肢骨等遺骨和石頭牌子,石頭牌子上分別刻有‘張飛**生前常所用殺豬大刀’、‘諸葛孔明生前常所用羽毛扇’、 ‘Mr.劉備常所用**石’等字樣。」
「被娛樂」最多的要數墓中發現的一男二女三具遺骨。有網友發帖說,曹操有遺囑墓葬裡不得有妃子或者是老婆相伴,這兩個女性頭骨從何而來?有人笑言:一個是曹操的,一個是曹操小時候的。
利益驅使 令人疑為炒作
學者裴鈺聲稱,開發曹操墓,每年至少能帶來4.2億元的經濟效益。安陽市市長張笑東說,將曹操高陵建成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為一體的三國文化考古、文物保護基地和旅遊景區。
人大國學院副院長袁濟喜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匆忙發布「曹操墓在安陽」消息這件事,可能是一個新聞上的炒作需要。但是這跟真正的國學研究還是有一定距離。像現在剛剛發現了一些間接的還不是直接的證據,就匆匆忙忙地定論是魏武大帝的墓,「我覺得這並不是很嚴肅的。」
網路上質疑更是難以計數,持懷疑態度的人幾乎是一邊倒。雖然有關專家進行了多次解釋,但並未打消人們的種種疑慮。相反,每一次的解釋又都引發新一輪的懷疑浪潮。
《濟南日報》在報導中稱:「而這也讓人們感到,某些地方的政府部門對真相的刻意掌控,往往是出於利益驅使。而安陽當地政府幾乎毫不掩飾對該墓葬將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和政績的渴望,讓公眾看到當地方政府已成為一個自我創收、自我消費的利益主體,而其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又同公共利益有所背離,這個時候公眾對於地方政府的不信任感就只有加劇了。」
政府與學術公信力遭質疑
對於民眾的質疑,《中國青年報》發表評論認為與其說是公眾在懷疑證據,不如說在懷疑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公眾在經歷「周老虎」,「躲貓貓」等一次次被忽悠,一次次失望之後,地方政府信用被透支殆盡,以至於在發布「曹操墓」這一類還算靠譜的信息時,公眾也本能地拒絕相信。
中廣網也引用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十年砍柴的評論認為:「從這個事件應該引起我們一些思考,我倒不是說我在質疑這個成果,一項比較嚴肅的考古成果為什麼受到這樣廣大的質疑呢?這實際上說明我們的學術公信力出現了危機。學術公信力出現危機的原因就是現在中國學術研究,尤其是社科學術研究不夠獨立,它受權利和資本的影響太大。也就是說政府的權利和為了自己的利益,可能用權利影響研究者的客觀性和中立性,從此才會帶來懷疑。可以說前年和去年連續兩年,依次在上演的陝西周老虎事件直接導致政府信用危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團12名成員在11日再赴該墓地考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在考察後稱,考察發現了一些迄今為止還沒有引起充分注意的現象和遺物,有助於進一步確認墓主的身份。這次考察結果,將在14日上午社科院的公共考古論壇上披露。
曹操,世稱一代梟雄,這個名字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歷史範疇。對整個中國文化都影響深遠,其影響也波及東南亞及日本和韓國。此次「重大發現」在這些國家或地區也被前所未有地予以關注。
安陽曹操墓穴的消息自2009年末被公布,確定該省發現的安陽東漢大墓是文獻中記載的魏武王曹操的墓穴後,各種質疑聲接踵而來。
鐵證如山? 專家民眾質疑
質疑者認為,目前公布的所謂6大證據並非「鐵證如山」。
59件石牌銘刻有隨葬物品的名稱,其中8件圭型石牌上刻有 「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字樣。專家認為,刻銘石牌是曹操墓最為確切的證據,證明墓主就是魏武王曹操。但它們引來的爭議也最多。
曹操生前先封為「魏公」,後進爵為「魏王」,死後謚號「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許多人認為,墓中石牌上出現謚號是很奇怪的,「在短短几天的下葬時間裏,兵器上還要倉促間添加一個‘武’字?」
專家判定此墓屬曹操最直接的證據,即魏武王石牌與石枕,可惜此兩件最有力的鐵證並不是考古的正規發掘。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系副主任高蒙河教授認為,現在只能初步確認,但還沒到能定性的時間。從學術考古上來說,發現的60多歲男性頭蓋骨還需進一步鑑定。要確認是不是曹操本人的頭蓋骨,需要把骨頭上提取的DNA與曹氏後人比對。這需要先找出曹操的家譜,找到能確認的曹操後代作參照。
很多網友以調侃表達對曹操墓發現的不信任。有人戲稱專家論證過程為:羽毛+喙+體型大+不是火雞=鳳凰。
而分別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等銘文的石牌,看起來更像是博物館裡的介紹文字。有網民發帖諷刺這個成果:「隨著河南安陽縣發現曹操墓後,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李典、樂進、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的陵墓也陸續在河南被發現。在這些墓穴中都發現了人頭蓋骨、肢骨等遺骨和石頭牌子,石頭牌子上分別刻有‘張飛**生前常所用殺豬大刀’、‘諸葛孔明生前常所用羽毛扇’、 ‘Mr.劉備常所用**石’等字樣。」
「被娛樂」最多的要數墓中發現的一男二女三具遺骨。有網友發帖說,曹操有遺囑墓葬裡不得有妃子或者是老婆相伴,這兩個女性頭骨從何而來?有人笑言:一個是曹操的,一個是曹操小時候的。
利益驅使 令人疑為炒作
學者裴鈺聲稱,開發曹操墓,每年至少能帶來4.2億元的經濟效益。安陽市市長張笑東說,將曹操高陵建成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為一體的三國文化考古、文物保護基地和旅遊景區。
人大國學院副院長袁濟喜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匆忙發布「曹操墓在安陽」消息這件事,可能是一個新聞上的炒作需要。但是這跟真正的國學研究還是有一定距離。像現在剛剛發現了一些間接的還不是直接的證據,就匆匆忙忙地定論是魏武大帝的墓,「我覺得這並不是很嚴肅的。」
網路上質疑更是難以計數,持懷疑態度的人幾乎是一邊倒。雖然有關專家進行了多次解釋,但並未打消人們的種種疑慮。相反,每一次的解釋又都引發新一輪的懷疑浪潮。
《濟南日報》在報導中稱:「而這也讓人們感到,某些地方的政府部門對真相的刻意掌控,往往是出於利益驅使。而安陽當地政府幾乎毫不掩飾對該墓葬將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和政績的渴望,讓公眾看到當地方政府已成為一個自我創收、自我消費的利益主體,而其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又同公共利益有所背離,這個時候公眾對於地方政府的不信任感就只有加劇了。」
政府與學術公信力遭質疑
對於民眾的質疑,《中國青年報》發表評論認為與其說是公眾在懷疑證據,不如說在懷疑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公眾在經歷「周老虎」,「躲貓貓」等一次次被忽悠,一次次失望之後,地方政府信用被透支殆盡,以至於在發布「曹操墓」這一類還算靠譜的信息時,公眾也本能地拒絕相信。
中廣網也引用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十年砍柴的評論認為:「從這個事件應該引起我們一些思考,我倒不是說我在質疑這個成果,一項比較嚴肅的考古成果為什麼受到這樣廣大的質疑呢?這實際上說明我們的學術公信力出現了危機。學術公信力出現危機的原因就是現在中國學術研究,尤其是社科學術研究不夠獨立,它受權利和資本的影響太大。也就是說政府的權利和為了自己的利益,可能用權利影響研究者的客觀性和中立性,從此才會帶來懷疑。可以說前年和去年連續兩年,依次在上演的陝西周老虎事件直接導致政府信用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