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說暖化導致全球升溫,何以今年冬天的北半球卻遭低溫暴風雪覆蓋?氣象專家指出,暖化正是風雪冰封北半球的元凶,本月底第三波低溫恐會再襲北半球,歐美寒災還有得受!氣象專家指出,全球氣候大冷大熱,主要就是地球暖化削弱了大氣及洋流的調節溫度功能,夏天,北極因為暖化冰融;冬天,海洋大輸送帶無法把赤道的熱能送往極地,北極又變冰庫,冷空氣向外發射,冰封北半球北緯二十度以北區域。
月底第三波低溫再襲臺灣台大氣候變遷研究中心主任柳中明表示,氣候預測指出"第三波北半球低溫將出現在一月底,目前預估強度不會超過這一波,但是倫敦、美國中部等地仍會受到風雪襲擊。"這場北極震盪帶來的"極端冷相位"為史上首見,歐美地區未來將發布"北極震盪預報",預警負回饋效應。
柳中明指出,去年九月份北極出現破四百年來高溫記錄,拉近赤道和南北極的"溫度階梯",溫度落差被拉近,以往赤道利用大氣及洋流傳導熱能到極地的功能大減,熱能送不進極地,去年十二月十五日到廿日之間,北極上空出現很強的冷高氣壓,"北極震盪"冷相位發威,當"北極震盪"對上"非典型聖嬰現象",今年冬天北半因而就球忽冷忽熱。
至於臺灣是否有可能也會遭降雪冰封?柳中明表示,二○○七年造成全臺寒害的冷空氣行進路徑從西北走向東南,先從西伯利亞出發,經華南再襲擊臺灣,今年兩波冷空氣是從外蒙經韓國及日本,從東海來臺,對臺灣傷害較小。
地球可能遇上小冰河期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指出,臺灣也曾在三月份出現平地降雪記錄,按理論推演,地球要在進入大規模冰河期還得經幾萬年,但是幾十年內有可能發生小冰河期。
一三五○年的小冰河期,曾造成格陵蘭的移民面臨糧食及海運中斷,讓多達五千多人的移民社區滅亡;北歐種植葡萄的生物界線整條向南移動五百公里。
為何在暖冬時無法預期北極震盪的發生?柳中明回應,科學家從未見過如此現象,沒有人知道大自然的負回饋力量如此強烈,至少目前可以預期的是,此刻北極溫度降低,明年冬天北半球不會像今年這麼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