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字廷益,錢塘人。七歲的時候,就有個和尚幫他看相並預言說:「這是將來救時的宰相呀。」十二歲時,他就寫下了《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他的一生有起有落,但他的高尚品格也如石灰那樣清清白白留在了人間,受到人們的傳頌。
永樂十九年,于謙考中了進士。開始他的仕途生涯,但他為人剛毅,為官廉潔正直、在當巡撫的這幾年中,曾為一百多個囚犯昭雪沉冤、救民賑災有功,被英宗賞識,得以重用。在正統十三年,于謙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
正統十三年秋,蒙古瓦剌大舉進犯,王振挾持英宗親征。于謙和兵部尚書鄺(kuàng)野極力勸諫,不聽。鄺野跟隨皇帝管理軍隊,留下于謙主持兵部的工作。等英宗在上木堡被俘,震驚京師,眾官員不知所措。郕(chéng)王監國,命令群臣討論作戰和防守的方略。侍講徐珵(chéng)說星象有變化,應當遷都南京。于謙厲聲說:「主張南遷的,該殺。京師是天下的根本,一動則國家大計皆完,難道沒有看見宋朝南渡的情況嗎!」郕王肯定了他的說法,防守的決策就這樣定下來了。當時京師最有戰鬥力的部隊、精銳的騎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憊的士卒不到十萬,人心震驚惶恐,朝廷上下都沒有堅定的信心。于謙請郕調南北兩京、河南的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所屬各府的運糧軍,馬上開赴京師,依然策劃部署,人心稍為安定。于謙立即被升為兵部尚書。
硼王暫代皇帝出朝,廷臣們請求將王振滅門九族。而王振的黨羽叫馬順的,便出來斥責言官。於是給事中王囗在明廷上打馬順,大家都跟著他。朝上秩序大亂,衛卒聲勢洶洶。郕王害怕得要起來走開,于謙推開眾人走上前去扶住郕王不要起來,而且告訴郕王宣諭說:「馬順等有罪該死,不予追究。」大家才安定下來。于謙的袍袖因此全部撕裂。退出左腋門,吏部尚書王直握著于謙的手嘆道:「國家全賴你,今天就算有一百個王親貴重又有什麼作用!」當時,朝中上下的人都依賴重視于謙,于謙亦毅然把國家的安危視為自己的責任。
當初,大臣擔憂國家沒有君主,太子年幼,敵寇將至,請皇太后立郕王為皇帝。郕王因害怕而再三地推辭。于謙大聲說:「我們要完全是為國家考慮,不是為個人打算。」郕王於是受命。九月,郕王即帝位,成為景帝,于謙進去回答問話,情緒激昂地哭著說:「敵寇得意,留住了皇上。必然輕視中國,長驅南下。請命令各邊境的守臣竭力防守遏制。京營士兵的器械快要用完了,需要馬上到不同的地方招募民兵,令工部製造器械盔甲。派遣都督孫鏜、衛穎、張輒、張儀、雷通分兵據守九門重要的地方,軍隊駐紮在外城的外面。都御史楊善。給事中王囗亦參與這些事,遷徙外城附近的居民進入城內。儲存在通州的糧食,令官軍自己去支領,用裝足的米作為代價,不把糧食留給敵人。文臣像軒倪這樣的人,應該用為巡撫。武臣像石亨、楊洪、柳博這樣的,應該用為將帥。至於軍隊裡面的事情,我自己承擔,沒有成效就判我的罪。」對他的意見,皇帝全都認真地接納了。
十月,景帝下令于謙提督各營軍馬。而蒙古瓦剌部挾持著英宗攻破紫荊關直入,進軍窺伺京師。石亨建議收兵固守使敵兵勞累衰竭。于謙不同意,說:「為什麼向他示弱,使敵人更加輕視我。」馬上分別調遣諸將帶領二十二萬兵士,在九門外擺開陣勢:都督陶瑾在安定門,廣寧伯劉安東直門,武進伯朱瑛朝陽門,都督劉聚西直門,鎮遠侯顧興祖阜成門,都指揮李端正陽門,都督劉得新崇文門,都指揮湯蘆宣城門,而于謙自己和石亨率領副總兵範廣、武興在德勝門外列陣,抵擋蒙古瓦剌。把兵部的事交給了侍郎吳寧,把各城門全部關閉,自己親自督戰。下令:臨陣將領不顧部隊先行退卻的,斬將領。軍士不顧將領先退卻的,後隊斬前隊。於是將士知道必定要死戰,都聽命令。副總兵高禮、毛福壽在彰義門北面抵擋敵人,俘虜了一個頭目。皇帝高興,令于謙選精兵聚集在教場,以便調動;再命太監興安、李永昌同于謙一起管理軍務。
當初,蒙古瓦剌深入,以為早晚就可以攻下京城,及至見到明朝官軍嚴陣以待,有些喪氣。叛變了的宦官喜寧教唆蒙古瓦剌部首領邀明朝大臣迎接上皇,索取黃金和絲織品以萬萬計;又邀于謙及王直、胡濙(yíng)等出城談判。皇帝不准許。蒙古瓦剌部首領更加沮喪。庚申,蒙古瓦剌對窺伺德勝門。于謙令石亨在空屋裡設下埋伏,派幾個騎兵引誘敵人。敵人用一萬騎兵逼近,副總兵範廣發射火藥武器,伏兵一齊起來迎擊。蒙古瓦剌部首領的弟弟孛羅,平彰卯那孩被炮打死,蒙古瓦剌轉移到西直門,都督孫鏜抵禦他,石亨亦分了部分兵力來到,敵寇撤退。副總兵武興在彰義門攻打敵軍,和都督王敬一起挫敗了蒙古瓦剌的前鋒。敵軍正要退卻,而幾百個騎著馬的宦官想爭功,沖馬爭著向前。陣腳亂了,武興被亂髮的箭射死。寇兵趕到土城,居民爬以屋頂,呼喊著用磚石投擲敵人,喧聲震天。王竑和福壽的援兵趕到,敵軍於是撤退。相持了五天,蒙古瓦剌部首領的邀請沒人理會,作戰又失利,知道不可能達到目的,又聽說各地勤工的部隊馬上要開到,恐怕截斷了他的歸路,於是擁著上皇由良鄉向西去。于謙調各將領追擊,到居庸關才回來。評功,加于謙少保、總督軍務。于謙說:「四郊多保壘,是卿大夫的恥辱,怎麼敢求取賞賜功勞呢!」堅決推辭,皇帝不准。於是增兵守真定、保定、涿州、易州等府州,請求用大臣鎮守山西,防止敵寇南侵。
景泰元年三月,總兵朱謙奏稱敵兵三萬圍攻萬全,景帝下令範廣擔任總兵官抵禦他:不久,敵寇退,于謙請求即駐兵居庸關,敵寇來則出關剿殺,敵寇退則回京師駐守。大同參將許貴奏北面有三個人到鎮上,想朝廷派使者講和。于謙說:「以前派指揮季鋒、岳謙前往講和,而蒙古瓦剌部首領跟著入寇。接著派通政王復、少卿趙榮,見不到英宗就回來了。顯然,不能依靠和談。況者我和他的仇不共戴天,從道理上來說也絕不可以講和。萬一和了他要滿足無窮無盡的要求,答應則給我們造成很大的困難,不答應又會發生變亂,這形勢也不能講和。許貴是武臣,而這樣恐懼畏縮,怎能敵汽同仇,按法律該處死。」發出文書嚴厲譴責他。從此邊境的將領人人都主張堅守作戰,沒有敢說講和的。
當初,蒙古瓦剌部首領諸多要挾,都是由喜寧策劃的。于謙秘密下令鎮守大同的將領抓了喜寧,把他殺了。又給王偉想辦法,讓他引誘殺了間諜田小兒。而且利用間諜實行離間,請求特別釋放了忠勇伯把臺家,答應封給爵位,讓他從中想辦法。蒙古瓦剌部首領開始有放回上皇的意思,派使者來聯繫,京師的戒備才稍稍放鬆了一點。于謙上言:「南京重地,需要有人加以安撫穩定。中原有很多流民,假如遇上荒年,互相呼應聚集成群,這是很值得擔心的。請敕令內外守備和各處巡撫用心整頓,防患於未然,召回派往內地召募發兵的文武官員和鎮守中宮。」
到了八月,英宗被留在北方已經一年。蒙古瓦剌部首領見京師沒有任何事端,更想講和,使者接連前來,提出把英宗送回。大臣王親貴重等商議派使者前往迎接,景帝不高興地說:「朕本來不想登大位,當時是被推上來的。」于謙從容地說:「帝位已經定了,不會再有更改,只是從情理上應該趕快把他接回來罷了。萬一他真有什麼陰謀,我就有話說了。」景帝看看他便改變了面色說:「聽你的、聽你的。」先後派遣了李實、楊善前往。終於把英宗接了回來,這是于謙的功勞。
英宗已經回來,瓦刺請求朝貢。先前貢使不過百人,正統十三年增加到三千餘人,對給予的賞賜總不滿足,便入侵。現在又派三千人來朝,于謙請求列兵居庸關以備不測,在京師隆重陳兵,設宴招待。因此說到和議很難依靠,逐條進上了安定邊境的三個策略。請求敕令大同、宣府、永平、山海、遼東各路總兵官增修牆準備防禦。京兵分別隸屬於五軍營、神機營、三千營,雖然各設有總兵。但不相統一,請求選擇精銳十五萬人,分為十營團操,從此開始了團營的制度。這事記載在《明史·兵志》中。瓦刺入貢,常常攜帶以前擄去的人來。于謙一定奏請酬勞使者,前後贖回了幾百人。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貞迎接英宗恢復了帝位,宣諭朝臣以後,立即把于謙和大學士王文逮捕入獄。誣陷于謙等和黃竑製造不軌言論,要另立太子,又和太監王誠、舒良、張永、王勤等策劃迎接冊立襄王的兒子。石亨等拿定這個說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蕭維禎審判定罪,坐以謀反,判處死刑。王文忍受不了這種誣陷,急於爭辯,于謙笑著說:「這是石亨他們的意思罷了,爭辯有什麼用處?」奏疏上呈後,英宗還有些猶豫,說:「于謙實在是有功勞的。」徐有貞進言說:「不殺于謙,復辟這件事就成了出師無名。」英宗的主意便拿定了。丙戊改年號為天順,丁亥,把于謙在鬧市處死並棄屍街頭,抄了他的家,家人都被充軍邊疆。遂溪的教諭吾豫說于謙的罪應該滅族,于謙所推薦的各文武大臣都應該處死。刑部堅持原判這才停止了。千戶白琦又請求寫上他的罪行,刻板印刷在全國公布。一時要討好皇帝爭取寵幸的人,全都以于謙作為一個話柄。
于謙自從土木之變以後,發誓不和敵人共生存。經常住在值班的地方,不回家。一向有痰症病,景帝派太監興安、舒良輪流前往探望。聽說他的衣服、用具過於簡單,下詔令宮中造了賜給他,所賜東西甚至連醋菜都有了。又親自到萬歲山,砍竹取汁賜給他。有人說景帝太過寵愛于謙,興安等說:「他日夜為國分憂,不問家產,如果他去了,讓朝廷到那裡還能找到這樣的人?」到抄家的時候,家裡沒有多餘的錢財,只有正屋關鎖得嚴嚴實實。打開來看,都是皇上賜給的蟒袍、劍器。于謙死的那天,陰雲密佈,全國的人都認為他是冤枉的。一有個叫朵兒的指揮,本來出自曹吉祥的部下,他把酒潑在于謙死的地方,慟哭。曹吉祥發怒,鞭打他。第二天,他還是照樣潑灑在地表示祭奠。都督同知陳逢被于謙的忠義感動,收斂了他的屍體。過了一年,送回去葬在杭州。陳逵,是六合人。曾被推舉為有將領之才,是從李時勉門下舉薦的。皇太后開始時不知道于謙的死,聽說以後,嘆息哀悼了幾天。英宗也後悔了。
于謙已死,由石亨的黨羽陳汝言任兵部尚書。不到一年,所幹的壞事敗露,貪贓累計巨萬。英宗召大臣進去看,變了臉色說:「于謙在景泰帝朝受重用,死時沒有多餘的錢財,陳汝言為什麼會有這樣多?」石亨低著頭不能回答。不久邊境有警,英宗滿面愁容。恭順侯吳瑾在旁邊侍候,進諫說:「如果于謙在,一定不會讓敵人這樣。」英宗無言以對。這一年,徐有貞被石亨中傷,充軍到金齒(今雲南瀾滄江到保山騰沖一帶)。又過了幾年,石亨亦被捕入獄,死於獄中;曹吉祥謀反,被滅族,于謙事情得以真相大白。
成化初年,將於冕赦免回來,他上疏申訴冤枉,得以恢復于謙的官職,賜祭,誥文裡說:「當國家多難的時候,保衛社稷使沒有危險,獨自堅持公道,被權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在時已經知道他的冤,而朕實在憐惜他的忠誠。」這誥文在全國各地傳頌。弘治二年,採納了給事中孫需的意見,贈給于謙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謚號肅愍,賜在墓建祠堂,題為「旌功」,由地方有關部門年節拜祭。萬曆中,改謚為忠肅。杭州、河南、山西都是歷代奉拜祭祀不止。
来源:看中國論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