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9-12-25 11:04:55作者:施萍 秦越
12月初公布的中國科學院新增的35名院士中,八成是高校或研究機構的現任官員;中國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超過八成五是現任官員;有學者認為,這是中國學術界腐敗走向公開化,把最後一塊學術淨土也變異成了造假的場所。
院士屬於科研機構的最高頭銜,院士的人選名單由高校或科研機構單位的領導推薦,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須寅認為,這就容易造成自我推薦的現象。
須寅副教授:「最後由他們決定,那麼這種好處,院士是又有名又有利,這種好處他自己當然是當仁不讓了,首先他就推薦他自己了。」
據瞭解,中國工程院士人數自1994年到2003年,膨脹了近7倍,增長速度居世界之最,在院士人數激增的同時,科技的高層次創新卻呈現負增長,科技競爭力世界排名也從1998年的第13位,一路下滑到2003年的29位。
須寅表示,院士這個頭銜,現在被貶到一錢不值,以權勢謀取學術頭銜,是體製造成的學術腐敗。
須寅副教授:「以權勢謀取這種最高學術頭銜,現在都成了共產黨社會的一種正常的現象了,把一個很清靜的傳授知識的場所變成了一個爭奪名利的場所。」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艾曉明則說,學術腐敗其實就是道德敗壞的現象。
艾曉明教授:「這個學術腐敗實際上就是道德敗壞嘛,把別人的論文換成你的名字,你想發表任何文章都是可行之事。」
須寅教授還指出,學術上的造假,會導致越來越少的科研人員進行知識和科研的探索,這將給學術界帶來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