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白天聽"老鄧" 晚上聽"小鄧"
八十年代初,中國大陸經過十年"文革"的浩劫,萬物開始復甦,文化思想初發生機。鄧麗君在亞洲乃至世界知名度的急升,大陸民眾開始認識鄧麗君。在一九七九年初,起初由臺灣返回大陸的探親者將鄧麗君的歌唱盒帶往大陸的親友。鄧麗君那纏綿柔美、娓娓動聽、撓人心扉、朗朗上口的歌聲很快擄獲了歷經磨難的大陸民眾,大江南北文化飢渴的民眾皆為麗君之音所醉倒。
當時的中國文化大革命己步入末聲,大陸文學藝術領域還是被所謂的八個革命樣板戲壟斷,文化復甦剛剛起步,可聽歌帶己經漸漸成為公眾主要的娛樂活動。那時卡拉OK還不普及,持有卡式錄音機就相當時尚。年輕人騎著自行車,一手拎著"三羊"牌,一路風塵一路歌聲,引為驕傲。鄧麗君的歌聲有時溫婉、有時高亢、有時纏綿、有時動心,溫柔中帶有傷感,激情中夾著溫馨,深深地感動了幾代人。老一輩的聽鄧麗君軟得快要融化的歌聲,不由得產生懷舊的情懷,彷彿在安撫纍纍的遍體鱗傷。年輕一輩的聽鄧麗君甜蜜柔美的歌,激起了對美好未來的追求,均被她醉到震撼。大傢俬下轉錄,有些人沒有卡式錄音機的,還得幾個人湊著到別的地方聽。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轉錄的盒帶成為時尚的交易商品。攢了幾天的工資就是為了交換"小鄧"的歌帶。在南方有些地方,鄧麗君的錄音帶更被列為必備嫁狀之一。幾乎到了有錄音機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只要有唱歌的,就必唱鄧麗君的歌。在大陸的大中城市甚至街道裡弄,隨處都能聽到鄧麗君甜美的歌聲。
鄧麗君與她的歌發揮了啟迪心靈的功效,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普民文化大解放的象徵。鄧麗君的歌聲剌穿了兩岸的對峙,打破了政治隔閡,溫暖了大陸民眾冷卻的心房。大陸民間甚至傳出了"白天聽老鄧的,晚上聽小鄧"和"白天是老鄧統治的天下,晚上是小鄧統治的天下"的民謠。而相對於"老鄧"的經濟上對外開放,"小鄧"則成為了中國人精神與心靈解放的一個視窗,成為文化復甦復興的一個契點。人們從她的歌聲中,開始觸摸心靈中某些柔軟之處,領悟人性和理智的某些方面,開始反思文化專制所帶來的文學藝術界的倒退和毀壞。
作為紅遍亞洲乃至世界的華語歌手,鄧麗君並未主動將音樂作品、唱片歌帶推向大陸市場。文化統一中國,也可能不一定是鄧麗君人生規劃中的一個目標,但她的成績無疑確實達成了。從鄧麗君出道到至今,鄧麗君的歌聲依舊是中國現代音樂的象徵,美國知名的《排行榜》音樂雜誌曾詳細報導鄧麗君的故事,文章稱她的歌聲悅耳柔軟。更重要的是,《週刊》形客鄧麗君使海峽兩岸在一九七O年至八O年代即做了文化統一。
一代巨星鄧麗君雖去世十多年,縱觀華語世界的歌手再也沒有出現進如她那樣巨有世界影響力、感染力而橫跨亞洲各國紅遍全球華人世界的歌星。乃至包括中國大陸不時出現人人耳熟能祥的所謂大牌星,也沒有人能像鄧麗君那樣,深受民眾的追捧、呵撫、熱愛而具有強大的象徵意義,在世界華人文化中佔有如此顯赫的份量和深層的歷史地位。
回頭說來,問一下"你喜歡老鄧還是小鄧?"也許會有出奇的答案。因為小鄧的歌聲統一了中國,並帶給你柔情和溫馨,而老鄧並沒有賜給你幸福和好運。
(續):二、抗日戰歌《何日君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