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核力量領導小組對外不公開,亦不確定它是黨系的還是政系的機構,其專門職能是確定中國在什麼情況下使用核武器。等而下之,國家核武器佈置的調整也由該小組發出指令,如近半年來,對付前蘇聯而佈置在東北地區的戰術核導彈被運往中印邊境。核安全關注是該小組新增加的工作內容並將日常化。據信:該小組的組長仍是江澤民,副組長是胡錦濤,辦公室主任則是軍方總參謀長。
選擇性露面有奧秘
江澤民出席的大多是禮儀活動,如奧運會開幕式、六十國慶年觀禮,但涉及軍事與外交的重要活動則受到限制。二○○九年夏季邀外軍艦隻的海上大閱兵,江被排除在外,而歐巴馬訪華時亦未安排見面程序。據可靠消息表明:江本人表示「可在上海與歐巴馬稍作晤談」,乃至於提出了對歐巴馬譯名標準化的建議,但是美方顧慮胡的感受,婉拒禮節性會面的安排提議。
對於國內非重大禮儀活動,胡亦指示中辦「儘可能讓江澤民同志參加並予報導」,比如十一月份開館的河南安陽「中國文字博物館」開館儀式,就通知了江。江辭以「不太適合河南氣候」而未到場,但其題寫的館名則被鄭重地刻在門標上。江心裏明白:胡安排他出鏡是為了盡早拖垮他的身體,更為狡猾的是讓他「做反面教材」。公眾一見江澤民出鏡就罵,諸如下崗失業、醫保缺乏、教改無果,甚至防暑費與烤火費發得不及時,都算在江頭上。北京官場耳語說得好,「江是胡的泔水缸,凡是髒東西都能往裡裝」。
更有調侃者說:江天生地就是一個政治玩偶,在台上時讓曾慶紅玩得團團轉;在台下時,讓胡錦濤擺弄苦得不堪言。消息人士說:六十年大慶江雖然上了天安門城樓,但是他帶了專門的醫護小組,以防當場累垮暈倒而丟了命。「江澤民身上裝了東西」是民眾一致的認為,因為他與胡並列放大的照片明顯地說明西裝胸部「有東西支著」。
上海幫希望安全退場
公平地說,江是個比較重個人情誼的人,由此再加上政治權謀操作,才打造出了上海幫。但是,中共內部派系鬥爭的殘酷性又令他不得不舍出老臉,任憑胡擺佈,以便換取上海幫主體的軟著陸,而不是相反地讓他們「生命不息,衝鋒不止」。仍具可靠的消息來源稱: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幾次欲調上海市市委常委兼政法委書記吳志明進京出任中央政法委副書記,以便將吳作為他下臺後的看家人,但是江予以明確否定,聲稱「年齡並不是絕對優勢」。
吳現年五十七歲,正部級別,據信是江澤民的親戚。
上海幫的外圍成員幾乎不約而同地在尋找退路。十一月份提前離開部長職位而去學術機構混閑差的賙濟,給出了一個明確信號。沒有人保證賙濟不會從規模巨大的教育腐敗中分成,但是讓出位子無疑能增加自己的安全係數。賙濟是上海幫鐵桿女將陳至立一手提拔的親信,被從武漢市長任上調到教育部,在副部長位子上稍作過渡後接任正部長。此舉導致了教育部的激烈內鬥。但是,無論賙濟如何在教育系統大講「三個代表的重要性」,他內心明白自己只能算上海幫的外圍成員,最好在十八大權鬥白熱化之前安全退場,免得當了政治殉葬品。同樣,仕途上受益於賈慶林的譚維克也成功地找到了退出途徑。他雖因在福建給時為省長的賈慶林當過秘書並憑此資格進了京,但他也算不上真正的上海幫成員。
譚在二○○九年內數次寫報告力辭北京市委常委職務,而不像外界傳說的那樣被雙規了。對於譚的全身而退,賈慶林讚許說:「比小周明白多了!」
小周,指周良洛,亦是賈從福建提拔進京的親信,已因腐敗問題被判刑。
團派之外興起安徽幫
上海幫的悄然撤退,讓太子黨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與此同時,胡錦濤從二○○七年底謀劃的團派勢力之外的安徽幫已有雛形。與上海幫的基本標準一樣,安徽幫也有基本條件:其一,在安徽工作過或出生於安徽;第二,本人忠於胡的政治路線。其中,北京市長郭金龍當為標誌性人物,儘管他的年齡已不允許他在十八大時更進一步,而是選擇到全國政協或人大去任官高事清的閑差。
六十二歲的郭金龍是江蘇南京人,曾在四川、西藏、安徽工作過。特別是在西藏長達十年的邊疆經歷使得他與胡頗有政治上同門同宗的感覺,更何況郭由西藏平調安徽是胡親自提議的呢!郭在安徽干了兩次半屆,合起不足一屆五年:從二○○四年十二月到二○○六年九月,是為第一個半屆;從二○○六年十月到二○○七年十一月,是為第二個半屆。此中可見胡對郭急於使用的意圖。任北京市長後的郭金龍低調務實,遠比作為江澤民的親信劉淇要踏實。
安徽幫現在的明星人物有兩位:一個是新華社長李從軍,安徽六安人,負責為胡打造全新的國際形象;另一個是新任教育部長袁貴仁,安徽固鎮人,正在為胡溫新政最大敗筆教育改革做善後工作。可以預見:李袁二人亦將在十八大時穩住地位,並為安徽幫的最後定型出力。「從這一點上看,老江確實玩不過小胡!」北京一位退休高幹如此評價。
江力圖完成「去曾化」
江澤民期望上海幫軟著陸,其目標基本可以達到,即便明年賙濟與譚維克這樣的外圍人物真地被爆出腐敗大案,也不會影響他既定的安排。但是,好大喜功的江澤民從任總書記到退而不休乃至時下,始終擺脫不了曾慶紅的陰影,因為老百姓普遍認為他那厚厚的三本文選「是曾慶紅寫的」。言外之意,江是個無能之輩,一切都由曾出主意。
為了實現「去曾化」,江開始高速出版個人著作並顯示其專業性,諸如討論能源利用與信息工程。對於能源與信息兩大領域他是外行,「一個纏電機出身的老工程師,那麼陳舊的知識,怎麼會寫出信息著作呢?」身為上海一家民間電子器材進出口公司股東的顧先生對江出書不以為然,「大多也是別人代筆之作,沒出息的東西!」顧先生一九五七年畢業於上海交大,他自嘲:有江這麼個不知廉恥的校友,不是件值得誇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