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柱這篇文章的題目是:《著力強化五個能力建設,全面提升維護穩定水平》。孟建柱所說的"五個能力"指的是公安機關的群眾工作能力、執法能力、實戰能力、駕馭複雜局勢的能力、與社會公眾的溝通能力。要求強化這五個方面的能力,是為了應對新的治安形勢,這個形勢被他描述為:"社會穩定領域呈現出人民內部矛盾凸顯、刑事犯罪高發、對敵鬥爭複雜的基本態勢"、"各類違法犯罪和社會治安問題大量增多"。
在分析中國當前治安形勢的時候,旅美異議人士劉念春表示,當局儘管不再使用"階級鬥爭"一詞,但動輒使用"對敵鬥爭"一詞,表明它還是停留在過去的時代。劉念春說,當局很擔心網際網路的普及會導致形勢的失控:
" 就我所知,現在國內的治安情況是越來越嚴重,這是和中國現狀,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有直接關係。它那敵對勢力呀,還有它說的治安情況越來越嚴重啊,它實際上還是停留在毛的時代。它最想的話是拿起階級鬥爭,因為階級鬥爭一抓就靈嘛。可是階級鬥爭的話它又有顧慮。自從網際網路出來之後,它面臨一個它從未經驗過的這麼一種情況。它以前的話,都是所有的話宣傳工具都是控制在它手裡。可是呢現在的網際網路它現在覺得不太好控制。因為網際網路你不管怎麼控制它總是有反對的聲音。而反對的聲音可能一下子就成為網際網路的主導聲音。以前那種方法在網際網路上已經失效了。所以給它帶來不知道怎麼樣好了。網際網路取消了,不可能。可是呢你要主導這個網際網路,也不太可能。可是網際網路又最能反映中國老百姓的聲音。可是共產黨又特別重視輿論,因為它知道毛澤東那時候提了,他實際上為了鞏固政權和奪取政權就是兩桿子,一個是槍桿子,一個就是筆桿子。筆桿子實際上是各種輿論。"
紐約城市大學教授夏明表示,中國的治安形勢的確面臨嚴峻挑戰:
"我聽到有一個信息,就說去年中國的群性事件已經增長到大概到15、16萬一年。所以我們可以簡單看出它的問題顯然不是在於國外的滲透,它的問題是在於中國土生土長的問題。不僅群體性事件表現如此,而且我們看到目前《零八憲章》運動,它也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一個憲政運動。那麼,為什麼中國政府為什麼喜歡用國外滲透那麼敵對勢力?那麼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因為中國的刑法和各種處罰條例,它可以用這種敵對的觀念很容易把中國國內的老百姓的這些反抗,把它很快上綱上線,上升一種反華的敵對勢力裡面掛在一起,那麼這樣的話它就可以用危害國家安全罪了、間諜罪、顛覆國家政權罪了、或者向海外提供情報等等這些罪名就很容易把國內的這些反對勢力或者是國內不滿的民眾很快地給上綱上線,嚴厲處置。"
孟建柱的文章如果說有什麼看點,那就是他在要求加強"群眾工作能力"和 "與社會公眾的溝通能力"的時候,先是強調"聽取群眾呼聲",後則要求"將有可能釀成重大輿情危機的不穩定輿情苗頭化解在萌芽狀態"。孟建柱肯定不會承認他文章中這兩點相互牴觸,但是,他顯然沒有說明,哪些是需要聽取的群眾的呼聲,哪些才是需要化解的"不穩定輿情"。
夏明教授表示,各地群眾"星星點點的"的不滿有可能藉助於網際網路與社會精英的意見相匯合。當局把群眾呼聲和不穩定輿情分割開來,顯然是採取分而制之、各個擊破的策略:
" 目前網路的發展呢它就很快把中國的文化和知識精英跟老百姓民眾的輿論很快的就會聯絡在一起。老百姓的這種冤屈和不滿都是分散的,在各地的很小的火星,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尤其是通過知識界和新聞界的人士和中國的文化精英,可以把這些把這些所有的星星點點的火花可以把它變成全國的一個大的一個世界形成全國性的,甚至是全球性的聯絡起來的一個公共的場所。那麼,這個公共空間呢,顯然可以把中國這種分散的不滿可以連接起來。所以中國政府第一就想把分散的各種不滿呢和全國的這種公眾輿論呢分列開來,第二呢就是把中國文化教育層次比較低的老百姓和中國教育文化精英呢要把他們給分割起來。這樣的話呢,中國政府就可以比較容易的分而制之,各個擊破。"
孟建柱在要求提高執法能力的時候,強調要"規範執法行為"。夏明表示,這些年來,中國的警察在執法規範化方面有進步:
"中國的警察跟其它的執法系統還有點不一樣。警察隊伍它是國家公務員隊伍。正規的警察隊伍在過去幾年應該說他們的素質和他們執法的水平都有急劇的提高。"
路透社的報導說,孟建柱在文章中提出的警告表明,謀求統治13億人口的中國領導層仍然感到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