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原局長翁立達告訴記者,長江流域將再上馬小南海水電站項目,而此項目將對該流域生態造成較大破壞。翁立達建議稱目前長江流域在建和已有的水電項目已經達到長江水能開發量的40%,而40%被國際上認為是河流開發利用的警戒線。
中國青年報11月23日報導 長江上游惟一的國家級魚類保護區要不要為一個水電項目讓步?在過去大半年的時間中,國內數家民間環保組織一直在和醞釀中的重慶市小南海水電開發項目「較勁兒」。
上個月,一條消息幾乎讓環保組織們絕望:據說,有關部門已經同意修改「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範圍,要在長江上給小南海水電開發項目讓出一塊地盤,而且調整的方案很快就將提交給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
通常,這個評審委員會在每年的11月召開一次自然保護區的工作會,評審委員會的30名委員將對需要調整的國家級保護區進行投票表決。環保組織們擔心的是,30名評審委員能否替那些長江裡的魚守住它們最後的避難所。
事件出現了轉折。11月9日,當6家環保組織向這個委員會遞交旁聽申請時,委員會的答覆是,長江上游魚類保護區不在今年評審會討論的範圍內。
「這意味著,長江上游的那些魚算是暫時躲過了一劫,因為調整保護區的會一年就開一次」。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介紹說。但他認為,目前還只能是謹慎樂觀,畢竟當地對開發小南海水電項目的熱情很高,今年不調整,還有明年。
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原局長翁立達告訴記者,正在進行修編的《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已經明確要上馬小南海水電項目,這部規劃正在報有關部門審批,一旦通過,小南海水電項目就合法了。
翁立達為長江工作了30多年,他說自己不是反壩派,但反對無序建壩。對長江來說,目前急需說清楚的是6000公里長的河流究竟能承載多少壩,而不是任由地方政府和發電企業各自跑馬圈水。他建議,應該對《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中擬定的水電項目重新考慮。
低調的小南海水電項目
與以往幾次反壩的經歷不同,此次在小南海水電項目問題上,環保組織與建壩方似乎還沒有過一次正面交鋒。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得到的消息,算得上是這大半年來,環保組織們第一次從政府渠道獲得的正式消息,因為重慶當地對小南海項目的推進既積極,又低調。多數情況下,環保組織們只能從被邀請參與論證會的專家那裡打探一點兒「小道消息」。
公開資料顯示,小南海水利樞紐工程有可能是「十一五」期間重慶最大的單體投資項目,工程計畫動態總投資370億元,如果開工,建成後的裝機容量相當於2/3個葛洲壩,電力將主要用於市內。當地對這個工程的期望是,徹底改變重慶拉閘限電的歷史。
按照我國相關的環保法規,自然保護區內不能進行任何的開發活動,而擬建的小南海水電項目正好位於「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所以,對這個項目來說,要上馬,必須要清除保護區這個「障礙」,而可行的辦法就是調整保護區的範圍。
在重慶市一份關於小南海項目工作進展的安排中也提到,如果項目上馬,受影響的自然保護區江段將達45公里,而這會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也是小南海水電站能否通過環境影響評價,獲得國家核准建設的關鍵和前置條件,還是開展小南海水電站項目前期的首要任務。
據介紹,調整保護區的範圍必須經過幾個步驟:首先,要由重慶方面聘請有關專家出臺調整的研究方案;其次,由主管漁業的農業部對方案進行論證。如果農業部通過了調整方案,就交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表決。30名委員中,如果超過24人表示同意,這份方案就可以提交國務院最後定奪。
按照這樣的步驟,早在2006年,重慶當地就已經委託中科院水工程生態所、中科院水生所等單位開始論證小南海水電項目的可行性,並在2008年8月完成了《小南海水電站對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影響及其減免對策專題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影響對策專題研究》)。
進入2009年後,圍繞小南海的論證會更是一場接一場。2008年12月及今年5月,重慶方面兩次致函農業部提請審查這份研究報告。農業部也分別於今年2月和5月組織專家進行論證。
據參加論證會的專家介紹,在那兩次評審會上,都有權威的魚類專家堅決反對調整保護區的面積,方案的制定者們也很謙虛,每次評審會都承諾要積極修改方案,拿出更有利於魚的措施。而事實上,在不斷修改的方案中也提出了修建仿生魚道,人工繁殖放流特有魚類的補救措施。
環保組織們得到的消息是,到了最近一次評審會上,反對的聲音已經很弱了,而且有關部門可能傾向於放行這個方案。
保護區範圍一再縮小
按照重慶方面披露的資料,小南海水電項目並不大,環保組織為什麼會揪住這個不大的發電項目不放?
據幾家關注小南海事件的環保組織介紹,「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價值在於,在這幾百公里長的江段裡生存了119種長江特有的魚類,而且當初建這個保護區就是為了彌補葛洲壩水電項目對長江生態的影響。但在過去幾年裡,為給長江上游高潮迭起的水電開發讓路,「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範圍已經一再縮小。
今年6月,北京大學保護生物學教授呂植等8名環保專家曾藉助媒體發表了一封公開信。信中說,2000年,國家批復成立了長江魚類國家級保護區,但就在當年,這個保護區就遭到了水電站的挑戰,保護區裡被規劃了兩座水電站—向家壩和溪洛渡。
161米高的向家壩大壩恰恰位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278米高的溪洛渡大壩則距保護區核心區上游邊界不過兩公里,兩座水電站建成後幾乎首尾相接,直接導致保護區的核心區成為庫區,完全喪失流水生境。為了給這兩座水電站讓路,2005年,這個國家級保護區讓出了相當一部分的面積。而這一次,又要給水電項目讓路。
最早倡議建立該保護區的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曹文宣院士擔憂地說,這個保護區幾年前被「掐去了頭」,如果「再去了尾」,那麼剩下的、支離破碎的河段就不可能繼續成為長江上游特有魚類的生命通道。
也有環保專家認為,擬建小南海大壩將成為一道巨大的物理屏障,直接截斷大壩上下游江段的連續性,阻礙了洄游性魚類向上游或下游遷移,大量珍稀特有魚類將喪失它們的產卵場和棲息地。
另外,在一些環保人士看來,自然保護區是受國家相關法律保護的,這樣屢次為了水電項目而修改保護區的範圍,是對法律嚴肅性的挑戰。
是不是每個地區都要有水電項目
在一些環保專家看來,重慶市選擇上馬小南海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情。首先,在重慶上下游的諸多水電站中,小南海水電站的發電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它上游有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和向家壩4個大型水電站,下游還有葛洲壩和三峽水電站,即使不算葛洲壩水電站,小南海水電站的計畫裝機容量也僅為另外5個水電站發電量總和的3%。
再有,由於小南海的裝機量不大,致使這個項目的發電成本將會高於其它項目。據大自然保護協會長江保護項目的負責人介紹,他們曾對長江幾個發電項目的成本進行過比較,三峽工程每千瓦發電的成本是4950元,上游溪洛渡的成本是每千瓦3538元,向家壩的成本是5749元,而小南海的成本將高達每千瓦 13553元。
專家解釋說,其實水電項目建設中,不論發電量大小,前期開發的成本,如導流洞的建設、大江的截流費用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就造成了發電量小的水電項目每千瓦的發電成本要比大項目高的狀況。
為什麼要用犧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代價換取一個發電量有限的小南海項目呢?
一些專家給出了這樣的猜測——或許當地有這樣的考慮,上游的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和向家壩4個大型水電站屬於四川省,下游的三峽、葛洲壩水電站屬於湖北省,重慶市守著長江,也希望有一座水電站。而且,在三峽建設中,重慶算是作出了巨大犧牲。近年來,隨著重慶經濟的高速發展,用電量的需求也在不斷攀升,如果能有一個屬於重慶市自己的水利樞紐,就可以緩解用電旺季被拉閘限電的可能。
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原局長翁立達說,長江流域的每個省區市都想有自己的水電項目本無可厚非,但問題的關鍵是對長江流域要開發利用到何種程度,在國家層面應該有個協調和平衡。
翁立達介紹說,承擔這個協調任務的應該是正在修編的《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但遺憾的是,在修編之前,國家發改委就已經批准了類似《金沙江水電開發規劃》等一批水電發展規劃。這就意味著,長江未來的總體開發規劃要服從之前已經獲得批復的各個水電開發規劃,難以起到協調和平衡的作用。
他建議,應該重新考慮整條長江水電的開發利用。因為目前長江流域,在建和已有的水電項目已經達到長江水能開發量的40%,而40%被國際上認為是河流開發利用的警戒線。
除了建自己的水電樞紐外,重慶市還有沒有其它可能從長江中獲益?大自然保護協會的美國專家大衛·哈里森給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他說,重慶上游有4個在建的大型水電項目,而且承擔這幾個項目建設的都是三峽總公司,重慶市能否放棄建設小南海,而用計畫投資小南海的300多億去入股上游的4個在建項目,成為那4個項目的股東?
這樣,重慶既可以享受到發電的效益,又不用擔心在用電高峰時期,因為沒有自己的電站而被拉閘限電。同時,跟著獲益的還有國家級魚類保護區。
據大衛·哈里森介紹,在美國,一個開發項目在申請環境影響評價時,必須在環評報告中提交一個替代方案供專家們參考。如果以小南海為例,他建議說,地方政府應該思路更開闊一些,除了自己建水電站,還應該考慮有沒有其它的方案也能實現當地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