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的復甦,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於否,一定成度上是看中國經濟是不是能持續增長。最新統計數字顯示,中國10月份工業產值增長16.1%,是過去一年多來幅度最大的一次,其他的經濟數字也表明,在政府財政撥款的刺激下,中國經濟正在快步如飛的復甦。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過去三年來世界經濟的增長絕大部分來自中國,發達工業國家未來幾年內估計經濟發展腳步遲緩,而中國的發展速度預計在8%以上。
但是仔細觀察一下最新的經濟數據,不能不令人擔心,中國是否在步美國的後塵,正在醞釀下一場經濟危機,而始作佣者同樣是無法控制的信貸。
簡單的分析之後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大部分靠的是政府支出,難以為繼。
過去一年來,國內貨幣流通增加了29%,在北京政府的壓力下,銀行增加貸款1萬4千億美元,增長幅度32%。這些新增加的貨幣帶來的是大興土木、產能擴張,據估計,這些基建投資佔今年全中國生產總值的一半。
問題是,中國需要這些投資嗎?中國光是閑置的鋼鐵廠就超過了日本和韓國鋼鐵廠的總和。投資在國民生產總值佔的比例越大,說明投資越沒有效率。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日本出現過同樣的現象,投資規模越來越大,回報率越來越差,房地產和股票泡沫越吹越大,結果帶來十多年的衰退,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也是這樣釀成的。信貸擴張早成產能過剩,企業之間更要削價競爭,中國產品的價格更便宜,人民幣匯率本來就是世界經濟的燙手山芋,貿易夥伴國都普遍認為人民幣被嚴重低估,現在經濟蕭條,發達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民主國家的執政黨出於保護自己的目地,也會在貿易上更為強硬,貿易摩擦可能會上升到政治摩擦,貿易戰不是不可能。中國經濟嚴重依賴出口,只要經濟增長步伐緩慢一點,壞帳劇增,就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不過中國畢竟人口眾多,也許能扛得過去如此巨大的投資和可能產生的壞帳;作為極權國家,北京政府也許可以用印鈔票的辦法轉嫁危機,但這並不能解決危機,只是在往後拖延而已。
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還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