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天倫:解讀60年中國大陸的特色經濟(圖)

作者:袁明 發表:2009-11-19 10:5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上海,在黃浦江邊撿拾垃圾的人

【看中國記者袁明採訪報導】中共大陸建政60年,究竟給中國人民群眾帶來了什麼?為了幫助讀者深入地瞭解這六十年來大陸經濟的成長狀況和對中國發展的長遠影響。記者與經濟學家簡天倫博士探討了幾個一直困擾著人們的概念問題,瞭解到國家政策與經濟成長緊密相關。

國家政策影響經濟發展速度

問: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2009年9月7日報告公布:2008年大陸國內生產總值(GDP)位居世界第三,而且由長期的低收入國家躍升到中等收入國家,中國經濟發展到底是快還是慢?

答:近十幾年來,中國經濟發展是相當快的。但是為什麼說排名世界第三名,仍然是處於中、低收入國家呢?這是因為雖然總量很大,但是人均收入水平並不高。2008年中國大陸人均收入是2770美元。而臺灣在1983年,也就是說在25年前,就達到了2880美元的人均收入。

關於中國經濟發展快慢的問題,從中共1949年大陸建政60年以來,經濟發展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1949年∼1978年和1979年到2008年。可以說前30年的發展速度相當地慢,而後30年發展速度就截然不同。大陸在改革開放之後增長很快,GDP累計的年平均率是9.8%。類似這樣高的發展速度早年在臺灣也出現過。在1951年∼1989年期間的這38年當中,臺灣累計平均年增長率是9.0%。為什麼要以臺灣為例的,因為臺灣是最可比的。在1949 年、50年時,臺灣與大陸的水平基本相當。而2008年臺灣在人均收入為17542美元,大陸人均收入是2770。相比之下臺灣60年的平均增長速度是很快的。如果在1949年以後,中國大陸還是在國民黨領導下,很可能在1983年左右就達到了現在平均人均收入水平的情況2770。因為臺灣在83年就已經達到了。

為什麼大陸的人均收入在50年前基本與臺灣一樣,後來則遠遠地落後於臺灣呢?這個主要原因是在前30年,1949年∼1978年期間,中國大陸完全實行單一的計畫經濟,並且實行絕對平均化的分配制度。所以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事實的確是這樣的。其實,前30年還有一個政策是,國家得大頭,企業得中頭,個人得小頭。不但國家的GDP增長很低,企業沒有活力,而且人民非常貧困,非常的貧窮。

為什麼同樣是在大陸,後30 年的經濟增長快得多呢?實際上這說明一個問題,前30年完全是按照毛澤東的路線,搞所謂的共產主義,大躍進、三面紅旗之類的,完全是"公有制"或者集體所有制的那一套,完全沒有私人經濟。個人的任何技能、智慧和市場的動力都被壓制著。經濟之所以發展不起來,完全是被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那種框框套牢了。

我認為後30年經濟增長速度比前30年快,是因為擺脫了所謂的社會主義計畫經濟。

經濟體制轉型 出口投資拉動GDP增長

問:那麼後30年為什麼改變了呢?

答:在文革後七十年代末期,按照共產黨的話來說,中國的國民經濟已經達到了經濟崩潰的邊緣。什麼叫經濟崩潰的邊緣呢?當時大陸的GDP總產值基本上是零增長或者是負增長。文革和絕對平均主義,致使經濟完全癱瘓。

因為走到死胡同走不通了,共產黨為了維持它的統治報不得不改變它的政策。鄧小平提出,"對內搞活,對外開放"的經濟政策。這是一條,還有第二條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其實嚴格地講起來,我認為後30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基本上就是按照這兩條發展的。使得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了。

什麼叫做對內搞活,對外開放?對內搞活就是經濟體制的轉型,從"社會主義的計畫經濟"變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放寬了中央"計畫"的枷鎖,中國經濟擺脫了籠子的束縛;共產主義經濟理念上的瓦解,釋放出了中國人民勤勞和智慧的創造力,使得後三十年的中國經濟明顯比過去發展快得多。(當然中國經濟增長的代價也相當大,見下文。)

中國的經濟轉型並不是像許多人意想的那樣,從社會主義計畫經濟轉為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而是轉變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鍵是在於"有中國特色"。什麼叫"有中國特色"?這個要說起來並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清的。簡單地說,"有中國特色"是由中國共產黨中央領導人決定的,而且這種特色隨著時間的遷移而改變,隨著黨中央的意願的改變而變遷。

對於那些沒有在中國居住過,或沒有經歷過這個變革過程的人是很難體會的。舉個例子說,中國市場經濟的靈活性靈活到了不受道德約束,不受法律約束的地步。一切向錢看是"有中國特色"之一。到醫院看病,有病沒錢不讓看。上大學,分數不夠可以用錢買分數上大學。殺人犯可以通過錢買通法官或高幹而免於坐牢。到哪裡只要是花錢都可以走得通。權力市場化是"有中國特色"之二。你要蓋章只要是花點兒錢都能走得通,不合法也可以得到公文許可。把章子權力都全部市場化了。將不是市場的東西也把它貨幣化了。有些人就取笑說,中國的市場經濟比資本主義搞得更過活了一些。

另外一方面,對外開放。1978年以來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是出口和投資。而出口的大幅度增長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國政府宏觀經濟政策的傾斜而促成的。財政方面先是出口補貼,又是出口退稅,貨幣政策方面長期以來實行低估人民幣的固定匯率政策。這些政策直接導致出口行業的高額利潤,推動出口持續大幅增長,並且吸引來大量外資投資與出口行業。十多年來,中國的GDP大概有三分之一強來源於出口,大約還有三分之一是來源於投資。而利用外資,對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其中工業總產值的30%來源於外資企業。這些外資企業主要是生產出口產品。中國的進出口總值的一半以上都是來自於外資企業。如果沒有外資企業,很多東西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政策傾斜造成地區貧富不均

問:造成目前這種畸形經濟的原因是什麼?比如統計數字顯示,中國大陸的財政收入在幾十年中增長了985倍,外匯增長了14000倍,而聚集的財富呢,只是少部分人得到,大部分老百姓還是很窮的。擁有財富的比例是十分不均衡的。

答:從中國經濟的整體來看,78年以後確實增長很多,但是也有很多毛病。過去是絕對平均主義,所以誰都一樣窮,誰都富裕不到哪兒去。但是78年以後,鄧小平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另外一個是把計畫經濟變為市場經濟更多一些。

這種政策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實際上是打破了當時中國的絕對平均主義的格局,同時也造成區域經濟的差別進一步擴大。中國區域經濟方面,始終是東部沿海地區經濟實力最強,中西部最弱。49年∼78年之間,中西部一方面是因為搞三線建設,另一方面是其他原因把沿海的撤離到三線內地去。所以中西部經濟比重相對於 52年有所提高。中西部經濟比重從1952年的31.7%提高到1978年的40.8%。然而,改革開放後施行了"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中西部與東部地區的經濟差距逐步拉大。三十年後,中西部佔國民經濟比重下降了十個百分點,達31.1%, 而東部地區佔比提高到68.9%。

優惠政策拉大城鄉差距

另一方面,改革開放後的城鄉差距也發生了變化。在改革初期的前一階段,所謂的農村改革是對中國的地區和城鄉差距縮小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尤其從城鎮居民收入和農村居民的收入對比來看,從1978年2.56倍,下降到1985年 的1.86倍。但是後來,尤其是從1992年開始,中國大量推進了出口,引進外資,大幅度對沿海城市的優惠政策等等,使得城市居民對農村居民收入比從1985的1.86倍,上升2000年的2.79倍。並且持續上升到2008年的3.31倍,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超過了1957年的3.23倍。這只是國家統計局一方面的統計數字。從其他方面統計來看,我們發現中國的貧富差距擴大化比這個還要嚴重得多。比如佔人口總數百分之零點四的富人佔有全國80%以上的財富,這都是明顯的例子。

中國貧富財富不均,經濟畸形的原因:中國現在完全是依賴出口,依賴投資,依賴房地產,來增長中國的GDP。其中進出口佔全國GDP的比例逐年提高,到2005、 2007年達到了三分之二,66.7%;每年的投資大幅度增長,持續10多年以30%多的速度的增長。實際上中國的GDP的增長率絕大多數百分點都是由出口和投資供應的。國內的內需不但不足還連年下降--中國的內需由60年代、70年代的58%左右,一直在下降,到最近是35%左右。雖然GDP增長了,而國內內需一直不足。

為什麼內需不足?因為13億多人口,真實收入能夠和GDP增長速度相符的只有極少的一部分人。比如在1979 年∼2008年期間中國經濟GDP平均增長是9.8%,而在同期出口增長了18.1%,利用外資年增長率20.2%以上。1979∼2008年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 ,比GDP低2.6個百分點。農村就更低了。農村本來就比城鎮窮,增長率又低,自然它的貧富分化的差距就更大。

1952 年∼2008年中國的GDP累計年增長率是8.1%,但是與此同時城鎮的人均收入增長了5.2%,這個之間差了3個百分點。從中也就可以看出來中國政府講的所謂的企業得中頭,個人得小頭,國家得大頭,這就是區別。這裡講的當然是平均的城鎮人口。而農村人口平均增長是3.9%。農村與城鎮人口增長率是不一樣的,原來農民就窮,後來相對地是更窮一些了。而且我們講的是平均人口。而對於那些在中國1%、4%、5%富裕人口他們的增長絕不是5%,可能是 30%,50%的,是完全不一樣的。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鄧小平搞的那一套"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實際上很多富裕起來的人都跟太子黨,跟高官啊,黨、政、軍、團幹部有關。誰手中掌握著權力,誰就先富起來了。一些人由於原來當幹部,又去做國企的所謂的老總等,所以這些人就先富起來了。國企一上市,把國內的錢通過股票圈來不少錢,所以這些老總的工資50萬、100萬或者是獎金100∼300萬或者是更高的都有。因此出現了多少個億萬富翁。

最賺錢的行業是房地產。而房地產的最大受益方是各級政府。因為房地產是通過政府批地。誰能買到土地,建房、賣房就可以賺錢。所以政府通過不斷地賣地,提高土地價錢,財政的收入因此而大幅度上升。尤其在最近的十年當中,地方財政收入的40%至50%都是通過賣土地獲得的。

所以什麼人先富起來了?太子黨,黨、政、軍、團的幹部,國企的老總,還有現代政府的公務員。有些人還拿50萬元人民幣來買廣東海關稅務官員的普通公務員的幹部職位。說明這方面的油水很多。一個普通公務員都這樣,何況其他的縣長、市長?抓起這些貪官贓款都是幾千萬或者多少億了。這就不難看出來,貧富差距拉大與權力資本化緊密相關。誰有權,誰就可以用權力來賺錢。完全是侵吞了國家的財產,通過貪污受賄,甚至受賄還有明碼標價逐級分成的。中國富人榜中的70%都是房地產商,還應該把那些貪官放上去,他們也佔有一席之地。

政府將財政支出轉嫁到民眾頭上

問:國家財政收入迅速增加,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答:財政收入中國在近十幾年來的增長率都是20%∼30%,遠遠地超過了GDP的增長,更超過了市民的收入增長。這只能說政府把重賦,即高稅收,有利於他們自己的支配,而與國民的收入是完全不成比例的。

特別是應該由國家政府承擔的社會福利和社會服務如醫療保健、養老保險、失業救濟等這些國家應該承擔的公益責任都藉助市場化而由公眾來承擔,教育、就業等應該國家財政投入的項目也轉嫁給民眾自己負擔。這種政策就大大地減少了國家財政的支出,而增加了民眾的負擔。

另一方面,現在社會福利特別薄弱,幾乎完全消失。

而一味追求國家和地方的財政收入,實際上是官員追求政績的一種表現。因為如果地方的財政收入多了,他給中央貢獻大,然後他就可以晉升,還可以也搞一些自己的地方建設。

改革前不管城市和農村的居民基本上是免費醫療,只收個掛號費就可以了。醫療改革後,高官享有90%甚至100%的免費醫療保險,甚至不用掛號費。而其他的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有什麼不能有病"。一有病,可能就要花光所有多年的積蓄。現在中國雖然建立了養老金制度和醫療保險,到底有多少人能享受呢?從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字來看,到2008年底,全國有醫療保險的是3億1800萬,但是中國的人口是13億多將近14億。也就是說,超過10億人口是沒有醫療保險的。

而領有養老金的有多少人呢?有2億1890萬。也就是說有11億至12億中國人沒有養老保險。對於這些人,不管是他們是病了也好,老了也好,沒有辦法享受這些國家保險制度的優惠。對於這些又窮又沒有任何醫保的中國人來講,一旦病了,就非常危險。如,河南和其它地方出現了賣腎或者賣自己的其它器官,來給自己家人治病的現象。是因為窮,沒有其他的辦法。

問:那麼長期這樣做的話,對於這個經濟是有好處還是沒有好處呢?

答:肯定是不能這樣持續下去的。實際上社會的不穩定,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於收入不均造成的。在很多地方造成社會的不安定。沒有錢了怎麼辦?有的房子、地也被圈了,沒辦法種地了;原來做出口加工業的,現在出口出不去了,工人很多都下崗了;這些人就沒有出路了。有些人就去搶。實際上光是在廣東,據官方的統計,就有 2000萬左右的人下崗,而這些人員中還不包括那些被勸退,即勸自動辭職的那部分人。

什麼叫勸自動辭職?在廣東和其他地方,出現這個情況:地方官員去公司或者工廠,監督他們,因為生產不好,要解僱人,就要發補償金。這些被解雇的人員就會變成失業人口,失業人口按照國家規定要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但是這些官員去了以後,逼著這些人,如果他們是自動地願意辭退他們的工作可以給他們比較多的一筆錢,如果由公司辭退給的錢就相對少。很多人就自動辭退了。但是這些人辭退了以後,就不能再拿到政府的失業救濟保險。也不計算在失業人口的數據中。據花旗銀行首席亞洲經濟師估計,在廣東就有將近4000萬左右的人下崗,下崗的人非常多。而這些人往往都是農民工。原來就沒有什麼收入,現在好不容易來搞出口加工,但是現在中國出口一年下降20%多,所以很多人被裁員。這些人既得不到這部分收入又得不到社會失業保險,回去又面臨沒有土地可種的危險。對這部分人來說,他們的處境是非常困難的。

經濟發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問:中國大陸是世界製造大國,目前大陸經濟的增長對環境的影響?

答:大陸的經濟發展主要是製造工業的發展。而製造業對生態環境破壞很大。2008年大陸出口中有百分之九十五為工業製成品,都成了世界加工廠了。雖然2008 年中國製造業產值1.1萬億美元,仍然遠遠低於美國(1.8萬億美元)。並且由於中國大量出口的是廉價商品,在製造過程中過度消費能源,而且污染環境。

剛才我們所講的GDP增長也好,經濟發展也好,我們都沒有涉及到環保這個因素。而實際上中國在環保方面的損失有多大?這個是無法估算的。我們僅引用中國國家環保局局長在2005年講話中談到,2004年環境污染給中國帶來的損失相當於當年GDP的10%。如果按照這個來算,中國當年的GDP增長相當於零了。具體的中國環保,污染帶來的經濟損失換算出貨幣價值有多少,現在很難統計,也沒辦法統計!光是為了北京2008年奧運,據說就花了上千億人民幣,才使得北京上空的空氣顯得好些。而奧運一過,空氣污染的情況又凸顯出來。北京還不是最差的。山西太原和其他的一些地區,煤礦工人有很多患塵肺病等非常嚴重的職業病。對環境的污染是無法估算的。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