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雲南省委宣傳部面向社會徵集100名"媒體義務監督員",加大對媒體監督力度。不少網民擔心這一新措施是"借公眾之手給媒體戴緊箍咒"。雲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伍皓稱沒有監督,話語權也可能被濫用。(據《中國青年報》11月10日報導)
很多民眾不看報紙認為媒體輿論往往偏離了原本的客觀性
"沒有監督,話語權也可能被濫用",這是對中國輿論"國情"的真實寫照,"我不看報紙,報紙都是為領導、老闆們設計的",這是很多市民戒掉看報紙習慣的重要理由,究其原因,還是在於,在各種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和權力驅使下,媒體輿論往往偏離了原本的客觀性,淪為為權力、金錢服務的工具;而癥結所在之處,在於沒有對輿論機構的輿論監督,放任媒體單方面掌握著公共話語權,給話語者極大濫用許可權的機會。
對群眾而言,話語權被濫用嚴重侵犯了他們對公共事件和社會問題的知情權,誤導的是整個輿論風向;對媒體而言,也給自身可信任度大打折扣,有悖媒體從業者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並且,這也是對歷史不負責的態度,"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濫用話語權,有失媒體作為"歷史記錄者"的擔當。
以上種種,都在說明著正當運用公共話語權既是媒體自身的職業責任所在,更是關乎社會利益和歷史擔當的大問題,所以,加大對媒體的監督力度迫在眉睫,讓公眾參與進來,人人都可以扮演"記者"的角色,只有這樣,媒體才會更加自律,話語權才會在陽光下運行。
還有一個不能繞開的問題:即便存在"媒體義務監督員"來監督媒體,那有沒有人對"媒體義務監督員"進一步監督?筆者以為,既不能放棄對"媒體義務監督員"的監督,也不能陷入層層監督的無休止的困境,最好的辦法,是賦予全體公眾以基層監督權,讓對話語的監督成為全民基本的、日常的權利,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從源頭根除對輿論監督的根本缺陷。
反觀事件,我倒想反問那位網友一句:借公眾之手給媒體戴緊箍咒,有何不可?
註:《中國人談中國》的文章不代表本網站的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