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片)
2009年10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教育部長的任免,賙濟辭職,袁貴仁接任。兩天後,宣布賙濟出任中共中國工程院黨組副書記。正當網上議論紛紛,有人拍手稱快之際,中宣部向媒體打招呼:"不要炒作原教育部長賙濟調任中國工程院黨組副書記一事。有關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問題的報導,要慎重把關,防止引發不良後果。"
賙濟出任教育部長八年,是中國教育質量大滑坡的八年,是教育界腐敗叢生,醜聞頻發的八年。在民間,賙濟被戲稱為" 洲際導彈",即賙濟搗蛋之意。在人大,他是本屆政府得票最低的部長,如果不是等額選舉,他早已下臺。然而,賙濟獲此惡名,也不全是他的無能。他的施政,是為了維護黨化教育的現行體制,為了維護教育界特殊利益集團的不當得利,所以在深層意義上,他是替人挨罵,替黨受過。他的下臺,也不是丟官,而是平級調動。新部長上臺,能否棄舊圖新,改弦易轍,未可樂觀。
也許是巧合,賙濟辭職,正好和錢學森去世是同一天。人們注意到,錢學森晚年曾經當面向溫家寶建言:"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這是很大的問題。"其實,對於錢學森的批評,官方高層並不反感。因為他們也想辦出幾所世界一流大學,盡快實現本土學者諾貝爾科學獎零的突破,在科學技術領域展示大國崛起,和美國一爭高低。這些年,他們撥出財政巨資,推出985等一系列工程,企圖用錢袋子堆出幾所世界一流大學。一些大學的硬體也的確鳥槍換炮,今非昔比,樓堂館所蓋得極其豪華,超過了美國歐洲。然而,有一個提升大學品質的難題他們解決不了,就是他們認定,黨化教育體制是維繫他們命根子的通靈寶玉,只有把教育的領導權,包括人權,財權乃致教育內容的規定權牢牢地攥在自己的手裡,才能保持他們的執政地位。所以,對於大學獨立、教授治校、學術自由、學生自治等國際通則,他們是斷然不能接受的。這樣,他們注資再多,也無法提升大學的學術品質,提高中國的教育質量,想反,只能製造全球領先的學術泡沫,世界第一的學術腐敗。
君不見,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出現了這麼多大學校長、院長,捲入抄襲、剽竊等學術醜聞,被新聞曝光後,官照做,權照掌?世界有哪一個國家,權學交易成災,成千上萬的黨政官員在職攻讀學位,一邊當官一邊獵取博士帽?教育界出現了太多的醜聞,遭到社會太多的譴責,於是,他們只好臨陣換馬,以期緩解輿論的被動,民怨的發酵。然而,當局也很清楚,教育部長易人,只能做,不能說。如果放開輿論的口子,社會批評的鋒芒必然進一步導向極權體制的病灶。這就是中宣部故伎重演,緊急打招呼,禁止媒體繼續報導和評論此事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