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拿下民怨沸騰的某人,W(溫家寶)煞費苦心地到學校聽課,終於在某人65歲前把某趕下了臺,就某而言,早在上次人代會上就位居得票倒數第一,民間不乏揭批其的文章,然W仍要靠發表講話來給的各位代表來敲邊鼓,方獲倒某成功!
2009年9月4日,W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和學生坐在一起連上了5節課,並在課後與教師、學生座談。其講話新華社以《教育大計 教師為本》的署名文章發表。W每次面對群眾的講話都十分令人感動。在與學生座談的照片上,身材精幹的w後面站著胖胖的教育部ZJ(賙濟)部長。網上有"ZJ,學生和老師們喊你去聽課"的呼籲,ZJ部長是否對聽課有興趣,能否執行"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筆者實在感到懷疑:
1. Z(賙濟)部長在當教師時一共上過,或以他的名義上過多少學時的課?
2. Z部長在華中工學院(是"華中理工大學",繼而"華中科技大學"的前身,以下統稱"華工")任機械學院院長和在華工任校長期間總共是否聽過5節課?
據筆者瞭解的情況,Z部長的興趣從來不在教學,他在華工工作期間創建了數個公司:天目、天喻...。Z部長創辦的華中數控,其子現任副總,最近曾對筆者的一個朋友拍胸脯稱:通天的事可包給他。坊間傳說,華中師範大學門口的兩座電子市場的大樓是包給了這位部長之子的,據說得到從華工進階的華中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的支持。
在筆者看來,Z部長好像對自己曾從事的專業沒有真正的興趣,好像也不相信有人會對科學技術探索有興趣,因而在學校管理中生出許多金錢刺激的招兒。部長的信條之一大概就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與眾多諾獎得主均稱道的"興趣使然"的科研動力背道而馳。暫舉如下3例。
例如:將國家和企業的科研經費大膽提成現金,分給課題承擔者,華工在國內恐怕是執行最早的,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即開始,據說是ZJ部長執政機械學院期間的經驗,顯然是要重賞得到經費的教師。現金提成的額度是到達學校賬戶經費的12%。ZJ當校長時,還曾公開允許提成"公關費"(百分比不清楚,不久之後這條規定模糊了),結題後還可按到賬總額提"課題完成獎"(百分比不清楚),除現金提成外,教師下一年的工資中有很大百分比也取決於前一年的科研到賬經費...如此等等,重賞手段不一而足。最近幾年,國家對下撥經費有了審計。華工應對審計的對策是,對所謂"縱向經費",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863等,允許在"橫向經費"(企業、省市經費)中提成。於是,出現手握"縱向經費"的課題組向手握"橫向經費"的課題組" 借錢"提現金的現象,"橫向經費"的課題組再以器材費、加工費、差旅費、會議費、論文版面費等各種名義在"縱向經費"中報賬,反正會計事務所分不清經費究竟用在哪個專業課題,只會識別票據的"合法"性。科研提成的這些經驗,隨著華工的人員進階其他學校的校長而得到傳播,比如,從華工副校長進階的周祖德在武漢理工大學執行的政策即華工的原樣翻版(不知是否也算"抄襲")。
又例如:發表論文的重賞,是Z部長任華工校長時的傑作。起初規定:凡SCI收錄,獎金1萬元/篇;EI收錄,獎金2千元/篇;每年集中發一回現金。有個教研室去提獎金,因為一張現金支票只能寫20萬元,到財務處拿了3張支票才把現金從銀行全部提完,可見收錄文章之多,"成果"之豐富。某人找到一個被收錄的會議,有3篇同一通訊作者的論文竟然出現在同一頁碼上,當然按3篇論文照獎不誤。重賞之下,華工發表論文的總數數年以來都是全國前幾名,據說還有一年高居全國之首,令華工"聲譽"大增。近年來可能有人發現學校當了冤大頭,又把所謂國際期刊分成A、B、C、 D四檔,獎金也按級別降低,D檔不發獎金。似乎還很民主,每年要向全體教授徵求一次分級的意見。於是,所有教授都有了極其繁瑣的工作可做了--每年要審查全部期刊的分級,避免自己投出的稿子因華工規定的降級而獎金降級。
例3: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位老教授揭發ZJ部長學術造假後,ZJ部長確實沒有架子,與一位副部長一同深入到該教授家裡談話,並應允撥給科研經費。
華工機械學院有人戲說,ZJ部長申報院士的策略是"大材料不夠,用小材料湊;自己的材料不夠,用別人的材料湊"。網上有人稱:ZJ部長在申報院士時有論文300餘篇,目前可查到的是"200餘篇"(http://www.hust.edu.cn/content/content_12420.html)。可能是當了院士後,有些材料不好意思再拿出來了。無獨有偶,同是華工機械系出身的周祖德校長今年申報院士的論文數也是300餘篇(這數字不知是否也算"抄襲")。殊不知,一個把戲玩一次,可以騙騙人,玩第二次,就容易露馬腳了。
所以,當ZJ部長的"零容忍"發出之後,筆者只能笑笑。真的"零容忍"了,他自己怎麼辦?他的那些小兄弟又怎麼辦?
本文題目:希望w用好部長,包含兩個意思:一是用一個好一點的部長,用一個真正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擔任教育部長,不要讓拿教育作為進階工具的人當教育部長;二是將部長用好,真正去抓教育,日理萬機的大國總理就不用連聽5節課了,如果願意,聽一節課足矣。用了好部長,把好部長用好了,像武漢大學的3、4號那樣的書記、校長可能會少一點。其實武漢大學的3、4號也僅反映了中國高等學校的皮爛了點兒,真正爛在心裏的是學術腐敗、大學精神的丟失以及誤人子弟,進而產生出的一些不學無術,缺乏人格的老師和學生,這將是幾代人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