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史學家"他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卻因此更加發憤著書,創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學巨著《史記》,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正當司馬遷全身心地撰寫《史記》之時,卻遇上了飛來橫禍,這就是李陵事件。當時,武帝派自己寵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師將軍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另派李廣的孫子、別將李陵隨從李廣利押運輜重。李廣帶領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軍深入浚稽山,匈奴以八萬騎兵圍攻李陵。經過八晝夜的戰鬥,李陵斬殺了一萬多匈奴,但由於他得不到主力部隊的後援,結果彈盡糧絕,不幸被俘。司馬遷因向漢武帝分析李陵兵敗的客觀原因而激怒了漢武帝。漢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諷刺勞師遠征、戰敗而歸的李廣利,於是下令將司馬遷打入大牢。司馬遷被關進監獄以後,案子落到了當時名聲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嚴刑審訊司馬遷,司馬遷忍受了各種肉體和精神上的殘酷折磨。面對酷吏,司馬遷忍辱負重,始終不屈服。從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為太史令後開始閱讀、整理史料,準備寫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基本完成全部寫作計畫,共經過十六年。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艱苦的勞動,並忍受了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個生命寫成的一部永遠閃耀著光輝的偉大著作《史記》。司馬遷不屈不撓,在逆境中仍然堅守著心中的信念這種精神讓人不得不敬佩。
在人類歷史上,無論是中華民族還是在國外守衛正義的人士,經過一翻與邪惡勢力的較量後,都能在人類的歷史上留下光輝燦爛的一筆。
甘地,印度現代民族解放運動的著名領袖,現代民族資產階級政治學說--甘地主義的創始人。在南非領導的艱苦卓絕的反種族歧視鬥爭,為南非印度人爭取到了基本平等的權利,從中也試驗成功了一種有效的武器--真理與非暴力學說及其實踐。甘地是印度民族資產階級的代表,對印度的民族獨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甘地一生飽經憂患,歷盡坎坷。出生於英國殖民桎梏下的印度,成長在一個虔誠信奉仁愛、不殺生、素食、苦行的印度教的家庭。在南非這個種族歧視根深蒂固、無所不及的英國殖民地,甘地作為有色人種先後遭遇到了一連串的歧視與侮辱。民族自尊心和同胞在此所受的苦難驅使他走上了領導南非印度人反對種族歧視的非暴力運動,並取得了成功。
當年甘地的所做所為,受到了其信仰的影響,仁愛,不殺生,寬恕都是一個有信仰的人的精神力量,在面對暴力時不為所動的坦然為印度以及人類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義。
在今天,仍然有一群人,他(她)們面對中共的強權和暴力依然不改初衷,憑藉著自己的信仰真、善、忍默默的實踐著法輪大法好,越來越多的人們經過理性的判斷,選擇退出中共的黨(團、隊)。他們不是司馬遷卻比司馬遷堅韌,他們不是甘地卻比甘地慈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們用生命和歲月譜寫的堅持必定矗立在民族以及世界的前方。於是,我對"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