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造出的代表"草泥馬"新字
網友的傑作
近一兩年來,一支網路文化的新葩異軍突起,受到網友們的熱烈歡迎和踴躍參與,這就是集搞笑、諷喻、譴責、抗爭於一體的當代網路新諺語。從去年的"俯臥撐"、"躲貓貓"、"打醬油"、"和諧"到今年的"草泥馬"、"媽媽喊你回家吃飯"、"被就業"等等,這一系列網路諺語,融入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譬喻、會意、假借、諧音等等元素,為"山寨文化"增添了一個形式生動、涵義豐饒的新品種,一支富有戰鬥力、生命力的文化新旅。
我最先接觸這種文化現象是去年在網路上看到"被和諧"的提法,用來說明某篇文章或者文章裡的某些敏感詞語被無理刪除。但我一開始沒有產生什麼聯想,覺得這只是網民們興之所至、幽上一默的調侃之語,這一類即興之作,在一些跟貼裡隨時可見。去年2月,我三十多年前在杭州第七中學工作時的一位學生從國外回來,到我家裡來看望我,並且把記敘這次會見的情況和感想的文章,發到她在新浪的博客上。我打開她的博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又被和諧"四個字。原來她剛發去的一篇博文《大學是幹什麼的》被刪掉了,因為這篇博文後面附了我在燕園臨湖軒的一次講話稿《北大精神歸來兮》。我想像得到她打進這四個字時的心情,那是無可奈何的遺憾和強烈的抗議;同時也就領悟到網民們通過"被和諧"這個新諺語所表達的豐富而複雜的情懷。
用"被和諧"來描繪文化專制主義對言論自由的壓制,表現了網民的幽默與機智。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曾經受到廣大民眾的歡迎。人們用測字先生的方式來解讀"和諧"二字,認為:"和"由"禾"、"口"二字組成,禾為糧食,口有禾,意味著人人都有飯吃;"諧"由"言"、"皆"二字組成,人皆可言,表示人人都有說話的自由。所以,"構建和諧社會",符合於民眾的期望。可是,五年來的事實卻與人們的期望相反,"口有禾"固然問題不大,但"人皆可言"卻仍然受到嚴厲的控制,遠沒有成為現實。相反,文化專制主義變本加厲,愈演愈烈。人們用帶有嘲諷色彩的"被和諧"來表達憤怒與抗議:你們所說的和諧社會,難道只有不許人們自由說話才能構建得起來嗎?這種富有幽默調侃意味,而又飽含著強烈的批判和譴責的文化現象,表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傳統的積累和傳承,展示著當代民眾的智慧。
《草泥馬之歌》是這種網路文化和山寨文化的又一傑作。當我在YOUTOBE上聽到那優美的曲調時,不禁拍案叫絕:低俗的歌詞和幽雅的音樂實現了如此和諧的結合!就在有關當局開展"整治網際網路低俗之風專項行動"時,《草泥馬之歌》以典型的"低俗之風"嘲弄了這個具有高度權威的"專項行動"。歌詞用諧音的手法,譴責摧毀草原的河蟹(和諧),對濫用和諧來壓制言論自由的文化專制主義,表示了強烈的批判和憤怒的抗議。歌詞最後以草泥馬消滅河蟹結尾,意味著文化自由終將驅除專制主義,集中地體現了這首歌的政治涵義。這個既優雅又低俗的、意味深長的網路作品,很快便獲得了廣大網民的喜愛,除了譜曲之外,還有許多網友為它賦詩、合唱、畫漫畫、制售玩偶、拍攝MTV,形成了一個植根於原野的草泥馬文化系列。這個事實,充分反映出人們憎惡文化專制主義的共同感情。
"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是從另一個角度控訴專制主義的網路俚語。據搜索"百度"所得,它最初是今年7月16日發表在"百度"的"魔獸網帖吧"上的,短短的"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竟引起了異常熱烈的反應,僅僅九個小時後,點擊者就達40多萬,跟帖近兩萬;兩天後,瀏覽者有800多萬,回帖30餘萬。這麼高的點擊率和回帖率,即使是在網路上,大概也是非常罕見的。為什麼?有一個網民在回帖上說:"我們跟的不是帖,是寂寞!"他的這個跟帖受到許多網民的贊同,至少可以作為這個俚語的熱烈反應的一個解讀依據。我想這麼多瀏覽和回應"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的網民,大概絕大多數是青年一代。這應該是朝氣蓬勃的一代,勇往無前的一代,怎麼會被籠罩在"寂寞"之中呢?難道這就是當代青年的歷史命運嗎?與其說這反映了許多青年的空虛和頹喪,不如說它表現著他們由於缺乏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而感到的無奈;青年人應有的遠大理想和奮鬥熱情,被淹沒在專制主義的冰水裡,這才出現青年人的寂寞之感。作出"寂寞"的吶喊,說明瞭青年人對現實的不滿,這是對專制主義的間接的控訴!
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網民把原文的"賈君鵬",換上了正在受到政治迫害的人名,如黃琦、高智晟、譚作人等等,使這個俚語帶上更濃烈的政治色彩,使人聯想翩翩:倚門望兒的老母親,呼喊著兒子回家吃飯。她兒子在哪裡?在沙灘上嬉戲嗎?不是;在樹林裡遊玩嗎?也不是;呼朋喚友郊遊嗎?更不是。她兒子在公安機關的監獄裡,在拘留所裡,被加上莫須有的政治罪名,經受著無理的盤問、恐嚇,甚至凌辱、拷打。年邁的母親多麼希望兒子平安歸來,回到家裡,回到飯桌旁,同她一起吃飯,共享家庭的溫馨。然而,她望眼欲穿,卻見不到兒子歸來。這是一幅多麼殘酷的畫面!它違背人性,摧殘親情。同時,也向那些專制主義者呼喚:讓這些無辜的愛國者、思想者回家吧,還他們自由吧,讓他們回家吃飯,和父母歡聚。不是"以民為本"嗎?他們是"民"中的佼佼者;不是要構建和諧社會嗎?請從恢復他們的自由開始和諧。一句簡單的俚語,可以悟出多麼深刻的真理啊!
網路是個好東西,它為億萬網民提供了自由馳騁的廣闊原野。在文化專制主義壓縮了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的空間的時候,它卻打開了自由的大門。在這裡,誰都可以暢所欲言,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抒發自己的心意情懷。近一兩年出現的網路諺語和俚語,以風趣、幽默的方式,激憤地、深刻地控訴了專制主義的罪惡,再一次地表現了網路文化、山寨文化的意義所在,表現了它們的現實性和戰鬥性。雖然只是這麼幾個簡單通俗的字眼,但是它的政治意義和社會價值,卻遠遠超過了那些御用學者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的什麼"工程"裡拼湊出來的洋洋大作。這是當代中國的一個十分奇特的文化現象。
我真希望當政者能夠認真聽聽這些富有政治意義的諺語俚語,從反映著民心民意的文化精華里,領悟構建和諧社會的真諦。《尚書》"泰誓"篇的"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應該成為實現"以民為本"的基本方針的座右銘。認真視聽民眾的訴求、怨望和期待,才能找對正確的改革方向和治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