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能介紹一下會場當時的情況嗎?
按照德方的安排,星期六開會首先是主辦方致辭,之後,由德國筆會(德國筆會是邀請戴晴出席會議的協辦方)和德國書展的主席上臺解釋了一下在此之前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並且請戴晴和貝嶺上臺各自做一個非常簡短的發言,每人大概3分鐘。戴晴和貝嶺都表示說,能夠到這裡來,並且儘管雙方有很大的分歧,還能到一起來討論,他們認為是非常好的,在他們發言的時候,中國官方代表團站起來就離開會場,只有一個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的官員留下來。
當時,德國筆會的總幹事就用德語要求說:各位先生,希望你們不要走,我們這次開的是研討會,我們坐到一起是要討論的,你們走了,就沒有討論的餘地了。但是中國代表團堅持離開會場。離開會場之後,當時氣氛就非常緊張,緊張到了德國書展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地步,因為,很明顯,如果中國方面退場而且不再回來,討論會就辦不下去了。但是經過緊張的交涉之後,到討論開始的時候中方又回到會場。德國主辦方的主席上臺對中方表示歉意,說這一安排事情沒有和中方商量,不好意思。但是這一道歉同時又引起了德國媒體的強烈不滿。很多媒體反應明明是中國方面蠻橫地拒絕異見的聲音出現在一場民主社會的討論上,是他應該道歉,不是你應該道歉。但是與會的各方包括觀眾都是一個心情,就是與其為了幾句話就談崩了,還不如大家都忍讓一下,開會就是了。在會議馬上要開始的時候,中國原駐德國大使梅兆榮,上臺做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講演,其中有一句話就是,我們到法蘭克福來,不是來聽德國人講民主課的。這句話當然立刻就被幾乎所有的德國媒體所援引。之後對書展討論會的報導,這場唇槍舌劍成了報導的重點了。
隨後兩天的討論會是否正常進行了呢?
有一段是正常了,星期天上午的第一場,工業化和社會的變遷的討論比較正常,第二場內容是文學及文學的作用,前半部分還可以,德方是一個作家,中方是莫言,兩面講的雖然不那麼靠譜,但還沒有那麼劍拔弩張。但是隨後形勢馬上急轉直下,雙方又開始互相攻擊。特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所的一位女士指責德國媒體,特別是德國之聲報導歪曲事實,說德國之聲造謠。
您認為這一事件是否會影響即將舉行的法蘭克福整個書展?,
一定會,但是以什麼方式影響,那就不知道了。現在德國文化界和與文化界有關的知識界的反應都非常強烈。有一部分反應認為這次實際上已經預演了在法蘭克福書展上即將爆發的非常強烈的衝突。如果今天這種小規模的而且是專家的討論會、不是廣泛的社會媒體參加的討論會已經達成這樣的話,可以想像書展是八個大廳,每個大廳至少有3個足球場那麼大。中國作為主賓國,又是出版大國,來的人很多,我相信德國主辦方也不會再攔住了比如像西藏、新疆問題、臺灣問題出現在書展上,無數的討論會上當然會重演上週末在法蘭克福舉辦的小型科學討論會上出現的種種情況,氣氛可能會更加緊張。這是一部分媒體的反應。
同時另外一方面呢,也可以看到中國官方在對這件事情的解釋上也開始發生一些變化。原來據中國官方的媒體《環球時報》報導,說愛國是不能打折扣的,我們要據理力爭。另外梅兆榮也講異見人士不代表中國的聲音,並且質問德國主辦方說,你們知不知道這位女士和這位先生他們到底代表13億中國人的多少。但是之後,已經聽到中方的一些反應,已經開始解釋說我們從來沒有書展主辦方施加過壓力,我們從來都認為應該自由討論。也就是說,在中國官方的調門上也開始發生一些很微妙的變化。綜合這些就讓我們對以後真正到書展開始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很難做很明確的預測。
感謝史明先生接受我們的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