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組,近日對大冶蟹子地遺址發掘工地進行檢查後披露,遺址所發現的碳化大米,把長江流域的古人農耕歷史推進到4000年前。
香港大公報報導,這次發掘總共約4個月,出土小型文物402件,包括石器、陶器、銅器、玉器、瓷器,還有大量的紡輪、陶網墜等紡織工具和爐渣等冶煉遺物。專家表示,根據出土的文物可以判定該遺址涵蓋了新石器、商代、西周3個時代。
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蟹子地遺址考古隊隊長羅運兵指出,以往對長江流域古人生產食用水稻的歷史,主要是推測,但這次直接出土穀物等植物種子,使被推測的歷史找到了有力證據。
来源:中央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kzgd/ad/kzgmembership-20210704_728.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