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屋"是指用鐵籠圍起來的上下層床位的住所,是香港窮人的象徵,主要集中在深土(土步)及大角咀等區的一些舊樓。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於今年4至6月訪問了260多名籠屋及板間房的住戶發現,在金融海嘯下,香港籠屋、板間房的租金不跌反升,平均上升10%至20%;平均每平方尺租金由2007年的港幣23.9元,大幅增至今年的港幣32.9元,最高每平方尺租金為港幣90元,高於豪宅。
超過20%有工作的籠屋受訪者表示,每月房租開支佔收入大約1/3,但他們每月收入中位數隻有港幣3650元,遠低於一般市民收入中位數40%,所以加租造成他們很大壓力。
調查發現,80%受訪者希望搬離現在居住的地方,其中30%人已等待分配公屋(政府廉租房)3年,仍無結果。
社區組織協會建議香港政府推出租金津貼計畫,補助低收入人士改善居住環境,以及增建公屋安置低收入人士。
上世紀50年代大陸內戰時,大量大陸移民湧到香港成為廉價勞工,很多單身漢來港後當苦力,由於單人不可以在港申請公屋,以致社會對租金便宜的床位寓所需求十分殷切,很多舊樓業主為了牟利,將住宅放置幾十個上下2層甚至3層的鐵籠床位出租,10夥(2層或3層為1夥)籠屋住戶共用1個廚房及廁所,居住環境非常擠迫及惡劣。
"籠屋"曾被拍成電影,引起國際的關注。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國時,來港採訪回歸新聞的國際媒體幾乎都順道採訪香港獨有的"籠屋"。
来源:中央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