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從口入」是一句你我熟知的成語,過去是用來倡導「飯前便後要洗手,以免把不潔的細菌吃到嘴裡」。然而,現今有越來越多攸關性命的案例賦予這句成語另一層意義。
像是20多歲的妙齡女子,為了減肥,吃了來路不明的減肥藥,因而暴斃身亡;40多歲的壯年男子,聽信地下電臺的廣告,吃了成分不明的健康食品,結果變成終身洗腎。
在食品安全方面,也曾發生販賣菜脯的大盤商,為了延長保存期限,10多年來,都把菜脯浸泡在致癌的福爾馬林;金針、仔魚也為了保鮮,浸泡在對人體有害的二氧化硫、漂白水中;前些時候,消保官抽查發現,市面上知名快餐店的炸油含砷,且酸化值偏高等事件。
原來,很多疾病根本都是我們自己從嘴巴吃進肚子裡的;蛀牙也有很多「病從口入」的案例。
要避免蛀牙就要避免酸與甜,因為酸會破壞保護牙齒的琺琅質,讓細菌有可乘之機;而甜食則是蛀牙細菌的養分。喜歡吃酸、吃甜的病人,蛀牙比例都顯著偏高。
臨床上,就有一位老先生為了養生,每天早上喝完500cc檸檬汁再吃早餐,一年下來,牙齒如山崩地裂般蛀光;一名大學生出國留學前,牙齒檢查完好無缺,回國後,卻發現多顆蛀牙,原來,在國外的習慣都是把可樂當水喝,而可樂正是偏酸的飲料;也有患者因為覺得喉嚨干干的,每天習慣含顆喉糖在右邊頰側,3個月下來,導致右邊上下的臼齒牙縫發生蛀牙。
小朋友的蛀牙更是跟吃的習慣很有關係。常吃零食的小朋友,蛀牙的罹患率和嚴重性,明顯比不吃零食的小朋友高;奶瓶性蛀牙的小朋友,則是睡前含著牛奶睡覺,導致上排乳牙嚴重蛀牙,曾有病例嚴重到才兩歲,就須住院拔除上排4顆門牙,再做假牙。
因此,當我們在把東西放進嘴巴之前,應該仔細問清楚、想清楚,該不該吃?可不可以吃?為了您的健康,應相信專業的醫師意見。
21世紀的今天,或許我們應該吃少一點,這樣健康才會多一點。
(作者為臺北市富群牙科牙醫師暨陽明大學牙醫系兼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