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異國它鄉的華裔一族,有些人每當談到歧視這一話題時,就分外敏感。他們常常會把自己在海外生活中與西方人相處的不如意之事以及在工作中被洋人上司批評,責備或者升職失敗等遭遇,都視為西方人對我們華人的歧視。久而久之,在心裏就會築起一道抵寓所謂歧視的「馬奇諾防線」,在線內是自己的傳統思想習慣以及為人處事的方法,在線外則是西方社會被公認的行為規範及社會價值觀念。
最近從幾件事中忽然發現,有些常常認為華人在西方受到歧視的同胞們,其實自己內心深處對別的族群的歧視也是非常強烈的。不久前,筆者寫了篇採訪報導,文中有一位現在生活在加國的維族人講了自己幾十年在新疆的所見及切身的遭遇和感受。文章見報後,一位熟悉的讀者朋友說:文章中表達的觀點確實有些道理,但這些頗有水平的言論不像是新疆維族人可以講得出的,是你們記者自己的話,因為維族人沒那個思想水平。
另外一位受到高等教育,現在在西人大公司從事專業工作,自身頗有文藝修養的女士則認為:新疆的維族人在國內的大城市住宿正規星級賓館受到限制和審查,這是他們自己不好,誰讓他們吃飽了撐的,要去搞疆獨和恐怖活動。在新疆的維族人不如漢人會賺錢,新疆的大工礦企業比較少僱用維族人,也是因為維族人本身的懶散習性的原因,不能因此怪政府。
聽了這兩位朋友的話,不由得讓筆者驚訝,因為他們都不是剛出國門的新移民,也不是血氣方剛的「憤青」,更不是常常喜歡向自己原居國的政權爭取「表現」的那些社團活躍人士。他們都來了加拿大多年,早已在楓葉旗下作過效忠的宣誓,現在在西人機構工作,形式上算是已經融入了當地的社會。可是在他們的潛意識裡,始終還是保留著對那些曾經和自己的同一國度共存的其他少數民族的輕蔑和不良的定見。而且這種在加國社會可被視為種族歧視的想法和言論在我們大陸移民社區還有相當的市場。
在加拿大的大陸移民社區中,許多人本身都有大學或碩士以上的文化程度,可是他們在評價其他少數族裔時表達出的判斷力卻與自己的學問知識形成反比。他們不仔細聆聽維族人的心聲,就武斷地認為維族人講不出有思想水平的話;他們不深入接觸維族人就已將維族的大多數與疆獨及恐怖份子聯在一起;他們不對政府的施政多問幾個為什麼,就斷言維族人的貧窮是由於他們的素質太差。這種下意識的與種族主義劃等號的思想方法,無疑與我們許多同胞在成長過程中所受的「狼奶」教育的毒害及單一取向的新聞宣傳的影響有關。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自小就接受了大量的有關中國的少數民族是靠中央政府的解救和扶助及漢人的大量支援,才擺脫了農奴主及封建貴族的壓迫,從而過上了幸福生活的宣傳教育。自然心中也難免刻上漢族為大、漢族至尊、甚至是漢族沙文主義的鉻印。很少有人包括政府官員會客觀地平等地站在少數民族的立場,以他們的思維習慣、方法來體會他們的感受。在現在的中國漢人中將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視為「我幫你」的關係的人並不在少數。他們從不會想,人家是否則需要你幫?為何你幫了人家那麼多,人家還不滿意?事實上,正是由於這種高高在上的將自己視為主人的心態的存在,才造成了我們許多同胞即使移民到西方民主社會,也擺脫不了潛意識中的大漢族主義。
許多人將自己在西方國家中遇到的不如意事情,硬往種族歧視方面聯想的同時,又在身體力行地對自己原居國的其他少數民族及海外的其他有色種族施以思想上和言論上的歧視。在海外大陸移民社區中,除了時常聽到的將自己原居國的少數民族醜化或妖化的言論之外,更不難聽見將我們現居的多元文化之國中的其他特定的人種稱為什麼「差」、什麼「鬼」的話語。
歧視,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或社會心理狀態,其存在往往與社會群體的民主素質有關。從不注重平等教育的中國社會,反歧視的教育宣傳幾乎是空白。改革開放之前,在中國是以政治挂帥的左、中、右來劃分人群。改革之後,這一標準變得多元化了,對政府而言是以聽話與否,「愛國」與否,作為親疏遠近的標準,而民間上則以財富多寡,地位高低,權勢大小來判定人的價值。無論什麼看人的標準,唯獨所缺的是平等標準。缺少了將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政治觀點,不同的地位,不同的富裕程度,不同的學歷,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性別的人都一視同仁的平等思想,而這一在中國所缺少的觀念,正是人類社會和諧共存,國家繁榮發展的最主要的精神潤滑劑。
作為少數族裔,我們生活在加拿大,享受到了種族平等的多元文化政策的恩澤,但是有的人在盡享平等對待的同時,卻又無法以同樣的平等心態去看待自己原居國中的少數民族,及這裡的其它有色族裔,這種下意識的歧視觀,其實說明瞭部分海外華人的主觀意識中進步與落後因素同在並存的矛盾狀態。海外移民生活在加拿大,不應只滿足於獲取學位,找到專業工作、營運自己的生意,能夠安居樂業,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融入當地的社會,接受民主、自由、平等的社會價值觀。如果我們在抱怨西方社會有人歧視自己的同時,自身卻又固守著貨真價實的歧視他人的意識,那麼這不是另外的一種人格分裂嗎?
(2009-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