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是減少紛爭的一個友善方式。
比巴別塔更為久遠,言語的隔閡先於語言種類。
神啟示於先知時,透過夢境、異相或萬物比喻等形式。於是人是否接收到完整的切確訊息,似乎要藉由事後印證或一種默契才得以知曉。不僅人與天,人與人、人與萬物間的訊息交流也存在著必然可能的誤解。因此學習語言的正確判讀與傳達,是達成和平的必要能力。
我聽過曲調、唱腔非常一致的歌曲,但那完整的構圖卻被理解上有困難的歌詞給抽離一部分。我能判讀感傷,卻不知為何傷感?反過來想,這也因我的字典裡沒有作者的詞彙註釋使然,這同時也是我在欣賞新詩上的困難。不僅是「發聲者」的表達技術左右理解,我想更重要的因素在於主體與對象之間的默契。
默契是依循時空脈絡的,子成為父時,便能理解父的言語。只有在我們經歷相當事件後,才能較為準確理解對方的說詞,也因此我們知道有許多肢體上、表情上,或綜合行為上的「非語言表達」,同時能發出和言語相同的力道,甚至更多。
形而下來看,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中學習外語是必要的。若基本對話都有困難,必然會產生文化上的誤解。所以言語形式(包含表達和判讀)的學習是身為人類的重要課題。形而上來看,我們必須充沛知識和豐富經驗。以個體的生命去理解世界後,便能理解他人。而我想,理解,是減少紛爭的一個友善方式。
孩童口中的愛與恨和成人的意義不同。笑也不同,哭也不同。唯有充滿智慧的人能洞悉一切。若是智慧仍不足以彌補鴻溝,那就用關愛來突破吧。
来源:聯合新聞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