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大業》對「建國大業」的另類嘲弄 (圖)

作者:楊寬興 發表:2009-08-18 20:1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建國大業》部分演員合照

本年度國內第一大片、中影集團電影《建國大業》擁有一個超級豪華的演員陣容,其中以二十多位持有外國護照的國際表演大碗最為吸引人們的談論興趣,當中國觀眾熟悉的"國際"演員如章子怡、張國立、陳凱歌、陳紅、李連杰以低片酬乃至零片酬紛紛殺奔這部中國大片的時候,"不需要不愛國的明星"和"他們都是生長在紅旗下"、"不以國籍論演員"兩種聲音相持不下,前者有人將持有外國國籍的演員稱為叛國者,後者則稱前者帶有"狹隘的民族情緒"、國際演員的加入體現了" 多元化的社會形態"。

在通訊、交通高度發達的地球村時代,將合法移民國外的國際演員稱為"賣國者"自是毫無道理。藝術無國界。出於電影藝術的需要,外籍演員的加盟無可厚非,三十年來,無論中國演員走出去,還是外國演員走進來,都算不得什麼稀罕事,甚至,在國際影展上獲獎或外國知名影星的加盟早就成了中國電影吸引眼球、開拓市場的捷徑之一。因此,簡單化地拒絕國際演員(包括由移民出去的國際演員)既無道理也不現實。

但我還是無法漠視《建國大業》中這二十多位"國際演員"的加盟的諷刺意味。

值得一提的是,《建國大業》出品方中影集團發言人翁立的說法"我們歡迎各個國籍的演員來參演,來宣傳中國的歷史文化"體現了他對電影的無知,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其主要功用並非宣傳某國的歷史文化,用膠片宣傳歷史文化的電影叫做資料片或記錄片,而不是《建國大業》這種故事劇。不過,即使如此,某國的歷史文化也不是具有某國國籍人士的專利,美國人費正清可以組織編寫中國史,法國人托克維爾可以撰寫《論美國的民主》,並且都獲得了舉世公認的權威。

《建國大業》這部歷史故事劇出現眾多出口轉內銷的國際演員的諷刺意味在於,這部電影既不以藝術,也不以歷史、文化為主要拍攝目的,作為一部公開標榜的國慶六十週年獻禮片,它無疑是"主旋律"這玩意的一部分。既是獻禮,那麼到一個六十歲老人的家裡祝壽獻禮,自然只能是撿著好聽的話說一籮筐,福如東海,穩定如南山罷了;如果在壽禮上揭老頭子的醜事,恐怕會被當場打出,以後再也不能獲得中國簽證。

但作為歷史題材的電影,如果不採用張國立先生最熟悉的戲說風格(諒導演和演員都沒這個膽),就需要尊重史實,《建國大業》"以抗戰勝利至建國前夕為背景,再現了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成長歷程",可是,這一段歷史留給六十歲老頭子的記憶,恐怕不都是老頭子愛聽的,幾年前國內出版了一本彙集當時中共黨報《新華日報》社論文章的書籍《歷史的先聲》,很快就被封殺,而蘇聯士兵在東北大量強姦婦女、長春圍成造成幾十萬平民死亡等大量"負面"史實,也發生在《建國大業》所描述的時間段內,作為獻禮片,提還是不提?更嚴重的是,在這個時間段內,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一再拍胸脯說要為中國人爭取民主、自由、平等,《建國大業》能讓我們重溫這些美麗的詞藻嗎?《建國大業》能夠真實再現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歷程嗎?

如果不能(我打賭:絕對不能),這不叫歷史片,只能叫意識形態需要之下的宣傳片,其目的不在於再現歷史,而是通過對歷史的巧妙篡改,達到愚弄民眾的目的。

當然,在一個無法享受充分言論自由的國家,對這種官方出品或獻給官方的電影我們本來就不必寄予藝術和歷史真實上的幻想,甚至根本就不值得在意,和眾多的膠片垃圾一樣,用不了多久,人們就會忘記這部電影。

可《建國大業》這部電影中眾多"國際演員"的出境本身卻很值得人們玩味。國際演員之所以要加引號,是因為這二十多位電影演員,按照著名英籍中國演員、"皇帝專業戶"張鐵林的說法,都是"生在紅旗下、長在新社會、受黨和國家培養出來的人"、"都是民族和國家的精英",這些黨和國家培養出來的精英,在國門打開之後,迅速通過各種渠道移民海外,將海外作為立身根據地,或常年在中國經營,或偶爾回來淘一把金。的確,他們是國家的精英,是幸運兒,但和這個國家中的知識精英、經濟精英以及政治精英的老婆孩子一樣,在成為精英之後,他們大量選擇了移民。用旅行便利或孩子教育的理由作為移民的辯解,對其個人來說,沒有什麼問題(甚至不需要辯解),但對一個國家來講,如果"黨和國家"培養的精英大量外流,無論如何,不是這個國家的光榮。人往高處走,這是人類生活的普遍規律,和萬有引力一樣不容置疑。

在目前中國的言論狀況和電影審查機制下,我不相信《建國大業》會真實反映其所涉及歷史階段的真實國際關係,不過,由於美國曾經對國共關係的調停、由於蘇聯曾經對中國共產黨在組織、軍事上的援助,《建國大業》如果一個都不出現外國人的面孔有點說不過去,那麼,如果在那些金髮碧眼的演員名字後面出現一個帶括弧的中國字樣,會讓我對中國二字的失落感減輕許多,但我的希望一定會落空,老外只會把中國當作淘金地罷了,即使常年在中國賺錢的國際友人如加拿大的相聲演員大山、如手持美國護照的"愛中國"人士阮次山,你都別指望他們會換一本中國護照。

護照不僅僅是幾張紙。中國護照素有垃圾護照之稱,愛好周遊世界的人懂得這本護照的含金量之低,據說其國際待遇尚不如國民黨時期的中華民國護照,又據說7個簽證赴美的人中會有一個"叛國"不歸。這說明瞭什麼?六十年前,毛澤東大言不慚地在天安門城樓上宣稱"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六十年後,中國人民中的精英卻大量溜出去了,更多的是想溜而溜不出去的中國人民。人們不會忘記,在"建國大業"完成之後,三反五反、大躍進、反右、文革、六四、反法輪功、強制拆遷等一次重大人權事件給民眾造成的傷害,當國家一次次成為吞噬民眾的怪獸時,正如孔子所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而這不是對《建國大業》的絕佳諷刺嗎?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應該感謝中影集團,感謝好大喜功的導演,用二十多位中國生產的國際演員打造的《建國大業》讓我們看到,六十年前的"建國大業"絕沒有這個國家政權所標榜的那麼輝煌,儘管經濟高速發展,可精英在外流,連精英都在紛紛選擇宣誓效忠另外的國家。

不要把他們所謂"紅旗下長大"和"愛國"當一回事,那只是一種營銷策略(策略之精明恰到好處,不愧是精英,以至於聰明到連片酬都不要,算是送給老頭子的六十歲賀歲錢了),如果不是出於政治原因的流亡,當一個人連國籍都不要了的時候,我無法相信他嘴裡說出來的"愛國"二字。多年前去青島見一位同學,該同學任職於某大型知名國企,說起他們的老總,他說老總一家早就不住在中國,"因為在美國生活久了,早已不適應中國的氣候",這位老總至今仍是國內聲名赫赫的人物,總裁兼著黨委書記,但他已經不愛中國的氣候,之所以沒有公開放棄中國國籍(鬼知道究竟是哪國人),恐怕還是念著黨委書記兼國企總裁背後的巨大利益罷了。

多數人都希望有一個好的名聲,但名聲的確立,一種是靠自我吹噓,一種是來自別人的評價,難得有如此精妙的標本體現二者的分離,當眾多出口轉內銷的國際演員通過《建國大業》歪曲歷史來美化某黨的時候,他們的外籍身份確實向我們透露了"建國大業"的另一種真實--中國人民並沒有站起來,中國人民很想溜出去。

2009年8月16日於山東臨沂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觀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