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中國追逐奧運的夢想已有百年,那麼北京奧運一週年之際,花點時間思考一下"奧運給中國帶來的什麼"實為應該。
毫無疑問,北京是最大的受益者,這一點在任何遊客抵達"超一流"的首都機場三號航站樓時就可以感受得到。遊走京城,圍繞奧運新建的七條地鐵線讓你游刃有餘。
曾經擁擠不堪的公共汽車站也出現了排隊候車的人群,儘管這還需要胳膊上戴著袖章、手裡揮動著小旗的秩序員的維持。一年後,這一文明的信號還沒有消失。
沒有消失的還有限制機動車出行的措施,但隨著每天有1000多輛新的機動車加入車流,這一措施的效果在一年後受到質疑。
"綠色和平"在北京的機構說,奧運期間北京通過關閉工廠和建築工地,對機動車單雙號限行對空氣質量起到的一定作用,但這一做法代價過大、不能持久,也不具有可推廣性。
論壇:北京奧運會給中國帶來了什麼變化?
一年後的今天,北京街頭依舊空氣混濁,煙霧瀰漫。詢問北京市民,很多人都表示空氣污染嚴重,"綠色奧運"在這點上並沒有成功。
幸運奧運
不可否認的是,奧運期間,由於"天公作美"北京迎來了10年間最佳的空氣質量,出乎很多人的預料。
幸運的還不只是天氣。北京奧運沒有發生傳言中的恐怖事件、也沒有出現獲獎運動員的抗議事件,北京的嚴密組織和充足的人力,讓各國記者對奧運的後勤組織工作印象深刻。
但幸運也止於奧運。閉幕式不久,中國就爆發"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奧運給中國人帶來的高昂民族自豪情緒跌至谷底,將人們拉回到現實生活當中。
緊接著,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中國出口大幅下滑,東南沿海不少工廠倒閉關門,大批流動人口失業,沒有人再談論奧運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而是擔心政府投入的四萬億經濟刺激計畫能否奏效。
很多經濟學家認為,奧運對城市經濟並不會帶來長遠影響,反而會出現"後奧運"的經濟滑坡。中國媒體援引北京奧運競技研究會執行會長陳劍的話說"奧運會的經濟作用被高估了"。
陳劍說,此前按估計籌辦奧運對北京GDP每年產生2個百分點的拉動作用,但實際每年增長不過0.8個百分點。"後奧運"由於金融危機的大氣候,拉動作用幾乎可以忽略。
陳劍說:"舉辦奧運對中國這個高速增長的經濟大國而言,其實是一個小事情。"
奧運啟示
確實,這件"小事"在一年前的中國被高漲的熱情放大了。中國急於向世界宣告百年夢想成真,展現大國新形象,這一願望在全球火炬傳遞過程中遭受挫折。
奧運這個平臺讓更多的人重新認識了中國,但這並不意味著世人就瞭解中國,"後奧運"給中國政府的啟示就是:通過自己的方式讓西方認識和瞭解中國,而不是被西方"牽著鼻子走"。
奧運前後發生的兩件大事分別是西藏和新疆的騷亂事件,儘管中國在這兩次事件中都指責西方媒體的歪曲報導,不同的是,新疆騷亂事件後第一時間,中國官方組織西方記者前往烏魯木齊,改變了西藏事件後的"捂和堵"的政策。
不僅如此,《環球時報》開設英文版、新華社和中央電視臺對海外市場的擴張,都是後奧運啟示的延續。當然,在這一過程當中,一些所謂的敏感內容網站和媒體仍一如既往地在後奧運時代被繼續關閉。
奧運一週年,你又有什麼要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