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漣的父親張濤指出,雖然華人的家長多數都想讓子女念名校,但面對目前的經濟情況,學費的負擔自然成為應屆畢業生家庭的重點考量。
學雜費 一年可買一部新車
面對金融風暴,有人明明常春籐私校在望,家長卻擔心供養不起而逼子女放棄;有的則是勒緊褲腰帶,咬緊牙關勇往直前,去年把兒子送進康乃爾大學的謝先生說得傳神:"我就當他是一年買一輛全新的Lexus,然後遮著眼推下山谷!"
前麻州教育局長康寧與新英格蘭商學院校長賀頓也表示,民眾過去思考每平方尺1000美元的房子是否值得購買,現在則懷疑每週要花上1000美元的學校是否值得送孩子去念。"越來越多民眾認為高等教育的標價普遍過於昂貴,而品質卻沒有等比例提升"。
這些"常春籐聯盟"名校和同樣等級的私校的花費,比州立大學一年貴約3萬美元。哈佛、賓州大學、康乃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這些亞裔學子和家長心目中的上選"名校",一年的學費、雜費、食宿交通加起來超過5萬美元。20萬美元換一張文憑,富裕人家可能不當回事,但對於拿不到財務補助的中產家庭而言,這張文憑的代價可能是十幾萬美元學生貸款,10年不得翻身。
研究:名校不等於高成就
名牌文憑是否是攀上成功頂峰的絕對保證書?看法其實見仁見智。5月才上任的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的經濟學專家克魯格(Alan Krueger)和美隆基金會(Mellon Foundation)的戴爾(Stacy Dale),曾在90年代末期對社會"名校=成功"的誤解做了科學性的探討。結果發現,學生棄名校而選擇名氣略低的學校就讀,日後依舊能與名校畢業生享有同等水準的薪資。
該研究鎖定1976年入學的34所公私立大學新生,並將其中曾申請頂尖名校者分離出來,依取樣者的1995年薪資做分析比較。該研究發現,當屆自耶魯畢業的學生,在社會奮鬥15年後,比自路易斯安納州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畢業者,平均薪資高出30%;為了進一步研究名校與前途的關聯性,兩位學者再鎖定同一群組的耶魯大學畢業生,和同屆曾獲得頂尖名校入學許可卻選讀非名牌學府的另一組再進行評比,發現這兩組到了1995年的薪資不相上下。
克魯格表示,如單以薪酬作為考量,他們發現能進入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常春籐大學之一)的學生如改選就讀賓州州立大學(Penn State,其美式足球校隊往往比學術表現更為人知),未來成就不會比較低。而即使學生被名校拒絕,日後仍能和實際進入名校的學生取得同等成就。
該研究因此做出這樣的結論:申請並獲得名校入學許可者,他們自我期許較大,無論最後出自何校,畢業後在職場的表現都不錯。換句話說,成功的鑰匙不在學校,而在學生本身!
金牌文憑 前途如虎添翼?
當然,對名校深信不疑之輩,也有不同的論見,他們認為,名校的學術研究不見得高人一等,但踏進名校對未來事業前程的確有"如虎添翼"的效應。
兩名子女分別畢業自耶魯、史丹福的L.S.李指出,投資名校的回收保證是"Connection! Connection! Connection!"老李說,把收入撇一邊不論,女兒從求學、實習到求職,一路都受到識與不識的"耶魯人"照應,名校的向心力和社會關係,終身都受用無窮。
三年前拒絕常春籐名校選讀規模較小、學費較低廉的德州萊斯大學,陳怡萱認為,"名校"雖然很吸引人,但是"認清現實、找出適才適所的學校"是她給兩個妹妹的忠告。
来源:聯合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