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9-08-07 22:33:30作者:潘啟雯
唐代韋應物曾任刺史,為官清廉,關心民眾疾苦。看到農民辛勤耕耘,生活困苦,感慨地說:"方慚不耨者,祿食出閭裡。"與作威作福、欺壓百姓的貪官形成鮮明對比,後人讚之曰:"凡居官者,廉潔已難稱難能,韋則因邑有流亡,應得之俸錢亦覺得有愧,非特廉吏,且藹然仁人之心也。"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任刺史地方官。他瞭解民情,深知"嗷嗷萬族中,唯農最辛苦。"目睹農民冒酷暑割麥的辛苦情景,想起他們交稅後所剩無幾的悲苦生活,賦〈觀刈麥〉詩抒其疚情:"......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在另一首詩裡說:"有祿肥妻子,無恩及吏民。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詩人愛民之情、自愧之心躍然紙上。
宋代文學家蘇軾,為政廉明,體恤民苦。看到農民頂風冒雨辛苦勞作,念其缺吃少穿,深為感慨:"自慚祿位者,曾不事農作。飽食無所勞,何殊衛人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