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黨委書記王樂泉
新疆烏魯木齊騷亂半個月後,中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吳仕民週二向媒體表示,烏魯木齊發生的暴力事件與政府的民族政策毫無關係,政府無意調整政策。
他表示,過去六十年間,民族政策不斷充實、完善,已經形成了適合國情的完備的民族政策體系。吳仕民再次將烏魯木齊騷亂歸咎於境外分裂勢力。
中國的民族問題也恰好是正在香港舉行的中歐社會論壇活動的一個主題。據本臺駐香港特約記者麥燕庭報導,一名出席中歐論壇小組會的內地學者不無憂慮地說:"在新疆騷亂中,‘七七事件'比‘七五事件'更嚴重!"
" 七五事件"是指七月五日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因示威而轉變成騷亂,並被當局鎮壓的事件,至今死亡人數已升至197人,傷者有1721人;"七七事件"是指鎮壓後兩天,大批漢人一種報復性的示威行動,他們手持自製武器,包括斧頭丶刀和棍,治途高唱義勇軍進行曲,一名參加女子接受電視臺訪問時表明,要保衛家園,總不能老是給維吾爾族人欺負。
事件反映的,明顯是民族衝突,但當局一直迴避用這個字眼,也拒絕承認這是民族問題,"七七事件"更是從不宣之於口,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學勤出席名為"認同與全球化:中國民族主義悖論"的中歐論壇小組會時形容,"這是我所知的最鴕鳥語言",他指出,中國的民族政策未能與時俱進,將不能解決現時的民族問題,可惜當局在將來一段長時間還是會用這種鴕鳥語言面對民族問題。
朱學勤還披露了漢人示威中高叫的一個口號:"只要王震,不要王樂泉"。王震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出任新疆軍區司令員,以鐵腕平定當時的新疆騷亂,而王樂泉則是現任新疆黨委書記。朱學勤把這種心態與伊朗七十年代末期,推翻白色統治的巴列維王朝的科米尼時代相比。他會後不願再作解釋,但有與會學者指出,事件反映漢人難以接納外族人的非文明包容態度,而自視過高和非文明心態亦令他們不抗拒用高壓手段解決問題。
本臺獲悉,有漢族示威者在"七七事件"當天有所行動時,被香港傳媒拍攝入鏡頭,示威者隨即以刀威脅記者交出錄像帶,暴力不亞於被漢人指為悍猛的維爾吾族人。
出席同一會議的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蕭功秦縷述中國百年來的民族主義不同類型,歸結出兩個貫穿不同類型的特點:一是高調的民族主義,是道德性的,例如不反對西藏和新疆獨立,便是不愛國;二是大國心態,但與本身實力並不相符。
籌組是次一連兩天會議的中歐論壇基金會主席陳彥指出,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中,中國的民族主義慢慢與外界互動而凸顯,並產生抵抗情緒,到了政治層面,變成今天的民族主義。他期望透過會議,讓大家交流探討,增加瞭解。
會議將於二十一日結束,議題還包括海外華人的中國民族主義和各地民族主義比較,討論成果將向日後舉行的中歐論壇大會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