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時候, 我會反覆思量, 究竟我的教學方針是否貫徹始終。
我時常都會強調, 我的教學目的是為了學生能夠學習欣賞音樂, 從而懂得欣賞美好的事物。 即使在彈奏一首簡單的樂曲, 都會演奏出它的韻味和精髓。 音樂的美妙和神奇之處, 就是能夠打動和開啟聽者的心扉。
我會跟學生和家長說, 學習彈奏任何樂器, 離不開音樂和技巧兩大範疇。 學生必須立良好和穩固的基礎, 包括看譜能力, 指法的運用, 手指和手腕的靈活運作, 音色和音量的控制, 踏板的變化, 甚至於坐姿和演奏者的整體產姿勢。
穩固的基礎必須是從低級數開始建立, 所謂" 習慣成自然"。 一般來說, 習慣是比較難於改變, 是需要很大的耐性和毅力。 所以, 學生必須打造良好和正確的基礎, 好讓他們的音樂成長能夠順利無誤。
然而, 擁有更好的演奏技巧而沒有彈出音樂的意思和感覺, 就好比一個機械式的演奏。 這首樂曲是沒有表現出作曲者的心思, 彈奏者的感情, 對聽者是失去了溝通的橋樑。 假若一首樂曲沒有從心裡面表現出來, 是乏而無味的。
但是, 最近我收了數位新的鋼琴學生, 驟然發現自己變成一個維修工匠, 不斷忙於跟他們更改陋習, 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跟他們研究樂曲的音樂感覺。
對學生來說也是挺困難的。 低年級的同學或許會覺得有點兒混淆, 不明白為什麼一貫彈奏的方法會需要作出改動。 對於高年級的同學,必須經過他們的認同和接受, 願意用心去改變, 需要無比耐力和心思。
這個過度的時間, 對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考驗。 老師如何去啟發新同學, 讓他們明白到彈奏的方法不同, 使得他們可以練習得宜, 是需要經驗加摸索。 一般來說, 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 除非他們是非常喜愛音樂。
正因為過程艱難, 我在教學的時候感覺到矛盾和不安。 我應該嚴格地執行工匠的任務, 讓學生能夠掌握到正確的鋼琴技巧, 還是讓他們先感受學習音樂的真諦, 享受所彈奏的樂曲所帶來的樂趣。 我認為學生不應該急於學習很多新的樂曲, 讓他們盡快掌握到彈奏的技巧, 同時間可以學習用心去演奏, 開發個人的音樂想像力。
(張珮珊女士是一位資深鋼琴老師, 現為皇家音樂學院考試官。 讀者如對學習音樂有任何問題, 歡迎致電(604)207-0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