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深圳是繁華、時尚,但是在深圳也有一段難以磨滅和難讓人忘記的歷史。
1979年的劫難
1979年5月6日,來自惠陽、東莞、寶安80多個鄉鎮的7萬群眾,像數十條凶猛的洪流,黑壓壓地扑向深圳,兩個海防前哨不到半個小時就被人山人海吞噬了。
這場驚天驟變是被一則謠言引爆的。不過,事發前並沒有任何颶風來臨的徵兆。謠言說,在伊麗莎白女王登基當天,香港實行大赦--凡滯港人士可於三天內向政府申報香港永久居民。深圳還在當日"大放河口",允許群眾自由進出香港。
時光流逝了30年,我們現在無法描述那場劫難,無法想像三座人煙繁華的千年古城一日之間幾乎等同於被6000米寬的海浪抹去的駭人情景,無法猜度那無數堅守安土重遷的農漁民拖兒帶女踉蹌越過邊界時回頭一瞬的心情和淚光。
一位72歲的深圳土著,說起這一幕時不勝唏噓:1979年5月7日,"大放河口"的翌日,毗鄰香港的20公里海面上,漂浮著數百具屍體,腥臊的海風抹去了這塊土地上的任何一絲生氣。東起沙頭角,中至下步廟,南到紅樹林、蛇口,連一個人影也難以找到。
"誰也無法統計,有多少人將生命作了這海灣的祭獻。"當天,老人從派出所領到了750元葬屍費--在他埋葬的50具屍體中,有4具是他的親人。
四次大逃港
實際上,在1979年"5·6"事件前,深圳還出現過3次大規模逃港事件。也就是說,在中英雙方於1951年封鎖邊界後的二十年裡,深圳共出現過4次大規模偷渡。
第一次1957年前後,實行公社化運動期間,一次外逃了5000多人。第二次是1961年,經濟困難時期,一次外逃1.9萬人。第三次1972年,外逃2萬人。第四次是1979年。最後這次外逃3萬人,對於只有11萬勞動力的寶安縣來說,這是一次空前的大失血。
解放三十年,深圳市的前身--寶安縣的逃港者有多少人呢?官方數據說,歷年來參加外逃的計有119274人次,其中已逃出港的有60157人。一名叫劉寶樹的本地老人卻對上述數字表示懷疑,據他估計外逃成功者至少有30萬人,參與逃港者不下100萬人。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當地公安的主要任務是監視"三偷":偷聽敵臺;偷竊集體財產;偷渡出境。儘管從中央到地方一直對這個問題嚴防死守,保持著高壓狀態,但是偷渡之風卻愈演愈烈。
發生在60年代的那次逃港事件,更是波及全國持續3個多月,寶安縣公安局事後調查形成的《寶安縣有關外流情況綜合材料》顯示,1961年8月寶安縣實行對外開放,放鬆邊防管理。也是這次嘗試性的開放,讓本只是在寶安一地的逃港事件發展成波及62個縣(市)及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全國性事件。
1962年4月26日開始,在寶安縣由東至西150多公里長的公路上,外流群眾成群結隊,扶老攜幼,如"大軍南下",奔向邊境線,伺機進入香港。調查組最後形成的報告顯示,這幾批人大多數是17至40歲的青壯年,有男有女。他們每人均持有一條4尺多長的木棒。他們的總指揮說:"在衝到邊界時,不論誰要阻撓我們的話,我們不得退步,要用棍與他們搏鬥繼續衝過去,甚至開槍也不要後退掉隊,誰掉隊就要用棍打誰。"據統計,從4月底至7月初的短短時間裏,共十多萬人次湧入深圳,最後51395名來自12個省、62個縣市的外逃未遂人員被收容遣返。當時寶安實行寬鬆的邊境政策只對寶安縣群眾,據統計這次逃港群眾90%以上不是寶安縣群眾。這場風波後來驚動了周恩來總理,最後通過強行遣返、憑證明購買到深圳的火車票等措施才逐漸平息。
據深圳地方史記載,到70年代寶安縣萬豐村的男女青年每晚一夥一夥地泡在萬豐魚塘、石岩水庫、求雨壇水庫裡苦練游泳技術,以備偷渡。到金秋收穫季節村里根本沒有青壯勞動力,因為不是偷渡成功已去香港,就是在偷渡中死去了。
在20世紀80年代初開發蛇口工業區時,一次就發現了400多具偷渡者的屍體。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