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林業局網站消息,中國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荒漠化土地總面積達260多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1/3;沙化土地 170多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1/5。且沙化土地仍在擴展,因土地沙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00多億元,貧困人口的一半生活在這些地區。中國共有12大沙漠,其中"人造沙漠"就有8個。
對於土地沙化產生的人為原因,內蒙古赤峰居民哈斯朝努告訴本臺記者,政府主導開荒和過度放牧。
"這個開荒是政府行為。"
已出發到西北六省乾旱區和五大沙漠大陸性氣候區進行實地考察的中國環保人士楊勇在出發前一天接受本臺記者採訪時表示, 50年代大躍進開始以來的幾輪不合理的開發建設破壞了生態環境。
"建國以來呢我們國家在經濟發展時期還是有幾輪掠奪性的和一些不太科學的一些開發歷史。"
針對中國林業局副局長朱列克14日發言中提到的中國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狀況,已由"破壞大於治理"進入"治理與破壞相持"的階段,美國佛羅里達州生態學博士武業剛認為中國的荒漠化治理有一定的成效和值得發揚之處。
"有一些地方的承包和技術和公司還有個人這個方面的因素是比較積極的。從樹種的選擇和實際的植被覆蓋的恢復方面都有顯著的成就。從政府科研角度還有民營企業還有個體,我覺得這是一個是三位一體的東西。"
武業剛博士強調,中國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狀況遠非可喜,且對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起著嚴重的制約作用。
" 中國呢現在處在一個經濟發展的瓶頸期。環境問題和生態問題包括沙塵化、沙塵暴和荒漠化,這些問題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是一個致命的問題。嚴重一些來說,環境問題已經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腫瘤和癌症。所以現在(中國政府)不得不回頭,又要對這個癌細胞進行處理,所以在處理這個癌細胞的過程當中對這個機體的本身也是受到危害的。他也只能一邊做化療,一邊做保健。"
武業剛博士指出,中國防沙治沙的重大誤區在於過於重視植樹造林,而忽視了草場和灌叢的作用。
"過去中國對草原的概念和重要性是認識不足的。他們認為植被覆蓋重點在造林。"
武業剛博士接著闡述了荒漠治理的可行性方案。
"中國需要提倡一個三層結構,就是包括樹林,包括灌叢和草原,充分地重視草原的作用。比如說在荒漠地區,它許多地方你不能夠造林,造林對地下水位反而進行影響,加速造成更大的生態危害;但是你如果種一些耐旱的灌木或者是一些草皮,這樣對荒漠化的治理應該是很有好處的。"
楊勇認為不能僅靠綠地面積的增加來判斷防沙治沙的成效。對沙漠的治理需要追本求源,對症下藥,而且不能違背自然規律,需要讓沙漠發揮自然界中應有的功能性作用。
" 當然我們要找出它的原因,看哪些是由於自然因素所鑿成的,哪些是由於人為因素所造成的。找出這些原因以後你才能決定出人類採取什麼行動。如果是沒有這種科學的認識去治沙防沙,他就會就會得不償失。你比如說在沙漠地區建立綠洲有沒有必要;像沙漠綠洲建城市建農村有沒有必要;向沙漠要土地有沒有必要。那沙漠它畢竟是地球上的一個自然現象,是一個自然元素,你人怎麼去就能把它阻止了呢?沙漠對人類在生態平衡體系當中它還有一定的功能性的作用。這就是說還是要從科學上去認識沙漠和荒漠化。"
中國的土地沙漠化現狀仍處世界最嚴峻國家之一,尤其在全球氣候持續變暖,人為破壞繼續惡化的情況下,植樹造林的方法與作用仍需在不斷地探索中找到答案。中國的"綠色工程"任重道遠,而這條路,恐怕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