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專欄】國民黨與共產黨(二)

中華民國新中國

作者:唐子 發表:2009-06-15 23:0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依照辛灝年《誰是新中國》的辨析,中華民國才是新中國。在《再論國民黨為什麼總輸給共產黨》(綱要)和《中華民國真中國》中,我業已指出:中華共和制的思想淵源和精神實質是中華本土原生的,中華民國其實是"中華國民共和國"的簡稱,是民權替代了君權的真中國;所謂中華人民共和國,不過是共產黨李鬼竊用國民黨李逵的功績,扒掉和換上了中華共和製衣服或皮囊的假中國。

國民黨為中華民國做了什麼?簡單地說,為中華民國製作了"共和衣裳"或打通了中國近現代文明的"共和隧道"。過程雖然蜿蜒曲折,終究製成或打通了。

歷史安排由法國而美國共和民主的現代潮流激起中華(周召)共和孤帆再航,指南針是孫中山領導的興中會·同盟會·國民黨·中華革命黨·中國國民黨之中華國民革命之的三民主義政治宗旨。1894年在美國檀香山成立的興中會(華僑朋黨),翌年建立總部時,其革命誓詞中寫明:"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合眾政府";1905年興中會在日本東京與華興會等合併組建同盟會(留學生朋黨),其革命誓詞(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在《民報》發刊詞中,更簡釋為"民族"、"民權"、"民生"之"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中華革命思想的宗旨,此後一直為國民黨憲政或革命船領航。

國民黨和中華民國都是晚清時代漢人會黨復國運動·國民革命的作品,是三民主義與維新主義的晚清會黨政治像棋的棋子。歷史安排後者制衡和促成前者。

中華革命朋黨興中會成立之後9個月,由公車上書提請"遷都、富國、養民、教士、議郎"而成名的康有為進士牽頭,繼而組建主張君主憲政的強學會(維新朋黨),雖是後手,卻因出版《中外紀聞》傳播主張和漢族士大夫官員翁同龢、張之洞等的贊助和文廷式、張孝謙、張權、袁世凱等加入,具有朝中有人、會中有錢的強勢。這猶如晚清棋局上民間中華農工商方出動當頭炮,士大夫方以屏風馬回應,兩三個回合就佔了革命朋黨的上風。倘若晚清滿族朋黨慈禧、榮祿、奕劻等因勢利導地採納,中國也就如同風光一直好的英國和一衣帶水的日本一樣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臣民有序公民化,中華革命黨和國民共和國剛吆喝也就沒了。

歷史不許可這種倘若,所以安排了慈禧太后絕對強勢的攔阻,安排了維新朋黨關於變法、民權和新學主張的論述缺乏邏輯的說服力,及其激情批評損傷漢族洋務朋黨李鴻章、張之洞等,強學會不到一年就被查封、取消和因內訌而停止活動。分而散之的聖學會、西學會、蘇學會、南學會等維新朋黨很快又於1898年聚合為保國會,在光緒皇帝的支持下實行了103天的"新政":裁撤閑散衙門和兵種,廢八股設新學,允許自由出版和結社,提倡商辦實業。在帝黨欲用袁世凱殺榮祿掌控軍隊之際,後黨先發動政變囚禁光緒。"訓政"掌權的慈禧廢除光緒新政兩年後,啟動慈禧新政,恢復光緒變法改制的動作,更添加了設商部、辦新軍(養大袁世凱和北洋軍)的內容。帝、後兩黨都欲壟斷維新變法的做法促成海外華僑與留學生的會黨合成同盟會,通過《民報》正式闡發創建中華國民共和國的三民主義。統一的革命會黨依然力量薄弱,卻比內鬥激烈的維新會黨更多批評激情,在要革命、能民主、須均地權的主張上採用了更明晰的邏輯論證,例如:清政府已成不斷出賣土地和利權的洋奴政府,愛國者必須起義而推翻。

中國沒有公民法制的個人·自由主義傳統,講求文質彬彬、循禮不爭、不同而和的儒家,從戰國荀子起,家人社會的朋黨批評和政治不斷膨脹,都在各自的情理思維中視異見方為小人或不仁不義。例如康有為主張維新速成,就將主張維新循序者定性為"頑固派",受到因利益受損或情感不爽而抵制即刻視為頑固派磨刀霍霍而欲求袁世凱出兵勤王;同樣,榮祿政變成功,就將只因性情焦慮而欲全面變法的康有為黨人定性為亂臣賊子予以通緝和殺頭。晚清儒家"同而不和"的逐利動刀兵和講理藏私情的小人儒爭執,最終使憲政活動被滿族貴族引向"皇族內閣"的火山口。立憲會黨的保路運動竟然引爆了創建國民共和制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由興中會·同盟會持之以恆的武裝起義,於1911年在武昌的勝利激發。各省獨立代表匯聚南京掛牌中華民國,君主立憲黨人(包括梁啟超等)轉向認可三民主義,與革命黨人共製臨時約法。儒士家人·名流傳統使立憲會黨要在中華民國找新老大,不認同盟會·國民黨為辛亥革命立的首功,樂意推手裡有軍隊、前朝是大官的袁世凱做老大。立憲朋黨首領張謇不再心向大清,卻在南北和談中緻密電於挾重兵代表滿清而來的袁世凱:"甲日滿退,乙日擁公,東南諸方,一切通過。" 這可謂朋黨政客在遊戲共和憲政。立憲派和袁世凱這時對中華民國還沒有美國華盛頓、傑斐遜們對合眾國的真情。國民共和制落地之際,歷史安排立憲會黨為革命會黨起義鋪路,是要激動國民黨再做革命黨為共產黨鋪路。

1912年8月,同盟會由宋教仁推動重組為國民黨,之後通過選舉成為國會第一大黨,企望通過憲政行為,合法有序地落實民生主義綱領。國民黨被袁世凱強行解散之後,孫中山在日本東京重組中華革命黨,參與和組織北伐護國、護法戰爭;五四運動後的1919年10月,中華革命黨恢復國民黨稱呼,全稱為中國國民黨,繼續組織北伐護法戰爭。這就是國民黨曲折的組建歷程:想選舉卻偏拿槍。

國民黨先後兩次組建,先由興中會·同盟會秉承近代朋黨政治的暗殺和奪城起義的傳統,引導和促成辛亥革命發生和中華民國成立之後,改組為遵循臨時約法組建國會、謀求合法組閣的國民(憲政)黨;憲政活動被阻隔之後,再轉換為謀求紀律嚴明的中華革命黨·中國國民黨,以北伐革命方式維護中華民國和臨時約法,歷經艱辛卻目標明確地進行軍政、訓政和憲政三部曲的國民共和革命。由滿清而袁世凱、北洋軍閥都不甘願做共和國民而以家人權貴心態玩憲政和法律,相繼被革了命。立憲朋黨虛君共和或跪習慣了的政治遊戲直到張勛復辟才玩完。

中華民國歷史最具戲劇性的是:立憲會朋黨為君主立憲徒勞,為國民黨創建民國鋪路;國民黨創建中華民國,又為中共統治黃土地鋪路(此乃後話)。中國國民黨最具歷史性轉折的是組建以黃埔軍校軍官生為骨幹的國民革命軍從事北伐,革命軍鐵的紀律抑制住了朋黨習性,北洋(朋黨)軍失敗了。1928年張學良宣布"東北易貼",標誌國民革命以來13年分裂局勢的終結;1935年取得南方圍剿中共紅軍匪幫的軍事勝利,將其驅趕到陝北窮鄉僻壤的絕境;1945年,國民政府領導對日抗戰勝利,廢除自清朝以來中國與世界列強簽訂之對中國不平等條約,中國躋身為全球四強之一和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之一,保衛了中華民國。

1947年1月1日國民黨兌現憲政承諾,公布並實行主權在民和五權分立的中華民國憲法;1949年在剿共內戰中戰敗後,退守臺灣、澎湖、金門、馬祖,繼續實施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延續民國血脈。為防止共特利用憲政滲透和破壞,實施戡亂時期"戒嚴令":反共抗俄,有效維護了中華民國。在沒有中共頻繁和規模破壞的臺灣,國民黨成功實行了沒殺一人的和平贖買的土地改革,成功實施了地方自治、省議員及全臺縣長市長選舉、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十大建設以及十二大建設。1980年代後,臺灣成為民生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國民黨在蔣經國總統時期寬容臺灣民進黨的成立和解除戒嚴、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在李登輝總統時期,於中共製造六四血案之後開放組黨;在1990年代後,實現了總統公民直選。2000年∼2007年,民進黨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八年之後,2008年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當選總統,再次政黨輪替。中華民國獨創五權分立的國民共和制趨於成熟穩定。中華民國真正成了前所未有的富裕民主的新中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首發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