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叫做"友誼村",為什麼要叫做親戚村呢?據說首先是從東莊和樊家峪兩個村開始的。
很多年以前,樊家峪有一人在東莊給一家富戶當管帳的先生。這個人性格開朗,喜歡說笑,並且言語幽默詼諧,人緣兒也很好,在東莊一住幾十個春秋,年深日久,與村裡的男女老少都能說上話,都能耍上笑。
東莊原名毛家莊,村子裡居住著姓毛的和姓費的兩大姓,起先兩姓和睦相處,後來因為房產田基鬧的翻了臉,發展到打官司。因為兩戶各持已見、不可調和,以致官司十年不決。在這十年中,兩家都花了不少錢,跑了不少的冤枉路,未分勝負,都有了和解的心意,但是礙於面子,誰也不首先伸出友誼的手。樊家峪這位管賬先生看到這個情況。便找見兩姓的頭兒說:"叫老姑夫把你兩家的事管和了。兩姓的頭兒說:"你就把老姑夫的事管和了。"只這一句話,兩家就像是冰解河開,春日融融流水潺潺,經過管賬先生調解,兩家言歸於好,遂殺豬宰羊,唱戲慶賀。
事隔不久,這位管賬先生染病在床,毛、費兩姓人,感激先生解和了他兩家的糾紛,每日輪流侍候在床邊。這個管賬先生的樊家峪家中,一無妻女,二無子侄,也不思落葉歸根。後來他的病情日漸沈重,臨終前,毛、費兩姓的族長問先生,有什麼還沒了結的心思,這位先生眼睛半開半閉,用微弱的聲音說:你們再叫我一聲老姑夫。毛、費兩位族長很為難,因為平日互相戲謔,都以對方的老姑夫自稱,誰也沒有叫過誰一次,這回先生提出,實在是棒槌剔牙一一夯口的難叫,但是再看看先生奄奄一息的樣兒,也不忍叫他帶著不滿足的心境過世。為了安慰他,兩姓人說:"老姑夫今日個就叫你一聲老姑夫!"這位管賬先生聽見叫他老姑夫,瞼上露出愜意的笑容,閉目長逝了。
管賬先生過世以後。東莊人把他用棺木盛斂,鑼鼓旗傘送回樊家峪安葬'。樊家峪人也用好酒好飯相待,兩個村的人,素不相識,但是親如一家。
這件事情過後,一日,東莊一個人趕著大車到汾南賣炭,走到樊家峪的地方。牲口乏了上不得坡,趕車人想餵一餵,但是沒有青草,便到一塊苜蓿地裡割苜蓿,被樊家峪人見了,便喝問道:"哪誰割我的苜蓿?東莊人答道:"你老姑夫。"這人不僅不惱,反而熱情地把他領回家,好飯相待,又餵好牲口.打發上路。又有一回,樊家峪人到北山拉石灰,車趕到東莊坡腦上,人困馬乏,天氣又熱;見幾個人在井台上汲水,這趕車人也不答話,提了一桶水就去飲牲口。汲水的人問道:"你是誰,怎麼也不問一聲就把水提走了?"對方答道"你老姑夫要飲牲口哩!"東莊人知道這是樊家峪人,你拉我扯,爭相要叫客人到家中吃飯。久而久之,你來他往,兩個村便成了"通村之好",不論男婦老幼見面時,一律自稱老姑夫,也不論認識不認識,一知道是親戚村的人,便熱情接待,排憂解難,這種關係一直綿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