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比較強調研究生教育,絕大多數美國精英會有碩士學歷,主要原因是它的本科教育本身不強調職業發展,而碩士教育分成兩塊,一塊是研究生院,發 展方向一般是做科學研究,將來讀博士。另外一塊叫做職業教育學院,一般有商學院,法學院,醫學院。這些專業學院的目的是培養實踐型的人才,例如商學院培養 的是經理,法學院培養的是律師,醫學院培養的是醫生。商學院的教育方面和教材非常類似,無論是哈佛的,還是沃頓,還是最普通的商學院教的差不多。你從商學 院學到得只是一種在商業圈溝通的語言以及一種社交的網路,很難說從著名商學院的人一定叫來可以再商場獲得成功。商學院的學歷只是通行證。通過了面試那一 關,一切就靠你的能力了,而不是那張文憑。
我認為美國教育的成功在在於它開創了大學賺錢的新模式,那就是校友捐贈。很多美國大學的校務資金大部分來源於校友捐贈。美國大學校長的最重要任務之一是如何獲得更多的捐贈。正因為有了校友的支持,美國大學才得以獲得足夠的資金來發展,創造了良性的循環。
在大洋的彼岸,英國傳統大學卻沒有那麼幸運,牛津和劍橋給我的感覺如日落西山,主要原因是牛津和劍橋以前專注於例如神學,哲學,數學等這裡基礎研 究,這些基礎學科需要政府的大量撥款,而英國政府這幾年日子實在不好過,連英國女王的什麼地毯弄髒了,媒體都要報一報,討論一下政府要不要追加撥款換上一 張。尤其是今年以來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機,使英國政府更是雪上加霜。去年,我看到一個報導,說霍金要跳槽去麻省理工,主要原因是沒有錢做研究,雖然英國政府 馬上追加撥款,避免了國寶型人物的流失,但的確體現了英國傳統大學的危機。在另一方面,一些英國的新興大學(其實年紀也不輕了,很多也有上百年的歷史,只不過和牛津劍橋這類老者相對,還算年輕),例如ASTON,例如MANCESTER等等,以商科教育為專長的,卻越來越火爆,學費每年都漲很多,但報考者 一年比一年多,這些學校用不用養那些國寶,專門做賺錢的生意,是在是富得流油。你想,別人都先富起來了,牛兄等能不急嗎,也開始商學院,但我總覺得真有點 不倫不類。據說也開始排在前列,但我覺得商學院的教育需要活動,雖說牛兄,劍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非要它們幹一些自己不擅長幹的事情,真是難為兩位了。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kzgd/ad/kzgmembership-20210704_728.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