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海域新發現魚種─"藍道氏鈍塘鱧"。
墾丁海域發現新記錄魚種。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正平上個月到墾丁白砂、合界一帶潛水,在水深十多公尺處發現"藍道氏鈍塘鱧"。他說,這個魚種以前在蘭嶼及南沙群島水深40公尺曾發現,在墾丁是首次看到。
陳正平說,墾丁海域發現藍道氏鈍塘鱧令潛水界人士相當興奮,也表示墾丁海域保護區效果顯現,新記錄魚種陸續出現。
他說,藍道氏鈍塘鱧棲息在海底峭壁下的沙地,和"槍蝦"共生,槍蝦挖洞筑房子,鈍塘鱧負責守護,是海底大千世界的"絕配"。槍蝦挖洞讓鈍塘鱧居住,大魚攻擊時,有類似"防空洞"的掩護作用。鈍塘鱧眼明動作快,槍蝦視力不好動作慢,有機伶的鈍塘鱧守護,槍蝦就可有恃無恐的覓食。
另外,亞諾鈍鯊和藍道氏鈍塘鱧屬同類,分布在日本及印度海域,1996年在墾丁山海裡海域曾發現,兩年前才被拍下照片,因人為干擾少,目前已有近10尾。
藍道氏鈍塘鱧顏色亮麗,是海底的"漂亮寶貝",和槍蝦在海底共生。陳正平說,海底"共生"情形多,例如小丑魚選擇和海葵共生,海葵有刺絲胞、具毒性,其他大型魚類不敢靠近,小丑魚卻對海葵毒有免疫力,躲在海葵中,可避免被大魚吃掉,牠也會捕捉海中浮游物餵食海葵。
来源:聯合新聞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kzgd/ad/kzgmembership-20210704_728.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