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名樓(圖)


古往今來,歷朝歷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縣府,都喜歡修建樓閣。中國古代的樓閣,或用來紀念大事、或用來宣揚政績、或用來鎮妖伏魔、或用來求神拜佛,其中又以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嶽陽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山東煙臺蓬萊閣最為出名,並稱"中國四大名樓"。

中國古代多在臨水之地建樓,取憑高遠眺,極目無窮之妙。達官顯貴墨客騷人登樓一遊,或際會四方之客,或酬唱應和之曲,放悲聲,抒情懷,低吟淺唱,壯懷激烈,皆可乘興而來,盡興而去。故中國歷代名樓皆有名詩佳作千古傳唱。 四大名樓能夠享譽海內外,是和文人墨客、遷客騷人的文化活動分不開的。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王勃的"滕王序"、崔顥的"黃鶴樓"在成為千古絕唱的同時,四大文化名樓的盛名也就隨之而來了......

1. 中國四大名樓:黃鶴樓

號稱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樓磯頭,相傳它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在歷史的長河中,黃鶴樓歷經滄桑,屢毀屢建,不絕於世,可考證的就達30餘次之多。黃鶴樓最後的一次被毀是清末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因漢陽門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風大火猛,殃及城樓,很快將這千古名樓化為灰燼,僅存數千斤寶蓋銅樓鼎一架。

1957年建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佔用了黃鶴樓舊址,如今重建的黃鶴樓在距舊址約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嶺上。古黃鶴樓"凡三層,計高9丈2尺,加銅頂7尺,共成九九之數。"

名樓多傳說,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據《極恩錄》記載,黃鶴樓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隻鶴,告知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10年,道士復來,曲笛吹奏,道士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為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以上當然是神話傳說。三國時在這臨江的山顛建樓,首先還是出於軍事上的需要,但後來逐漸成為文人薈萃,宴客、會友、吟詩、賞景的遊覽勝地。歷代的名人如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夏竦、陸游等都曾先後到這裡遊覽,吟詩、作賦。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慼慼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後來李白也登上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正要提筆寫詩時,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顥提詩在上頭"。崔顥提詩,李白擱筆,從此名氣大盛。

2. 中國四大名樓:岳陽樓

岳陽樓為位於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岳陽,岳陽古稱"巴陵",位於湖南省北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與綿延萬里的長江在這裡交匯,名冠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岳陽樓就座落在傍水而生的一古城西門城頭。岳陽,山、水、樓具備,風景如畫,名勝古蹟眾多。岳陽風光之美,集中在洞庭湖而鐘於岳陽一樓。以岳陽樓、君山為中心而構成的巴陵勝景,聞名遐邇,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而享譽天下,不愧為"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岳陽的岳陽樓,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膝王閣,合稱"江南三大名樓"。岳陽樓矗立於洞庭湖東岸,岳陽市西門城牆上,西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滾滾東去的萬里長江,水光樓影 ,相映成趣,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盛譽,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
岳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初唐時,稱為"南樓",中唐李白賦詩之後,始稱"岳陽樓"。岳陽樓高21.5米,三層、飛檐、純木結構。樓頂覆蓋黃色琉璃瓦,造型奇偉,"岳陽樓"匾額為郭沫若手書。歷史上的詩人如杜甫、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李商隱等均前來登臨覽勝,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陽樓名揚天下。公元1045年,慶歷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並請好友、文學家范仲淹作了《岳陽樓記》,從此,岳陽樓更加聞名遐邇。岳陽樓內陳設別具特色。各層內懸掛歷代名家撰寫的楹聯。一、二樓各嵌有一副《岳陽樓記》雕屏,一樓雕屏是公元十九世紀的復品;二樓所嵌雕屏為公元十八世紀大書法家張照所書,字型方正、筆力雄渾、技法多變、獨具匠心,為傳世一級珍品。三樓所嵌雕屏是毛澤東書杜甫詩《登岳陽樓》,筆法雄健奔放、形神兼備。雕屏金光耀眼、熠熠生輝。1988年岳陽樓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陽樓久經滄桑,屢毀屢修。現在看到的岳陽樓,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的。整個樓的建築,可用八個字來概括:四柱、三層、飛檐、純木。岳陽樓主樓高3層,高達15米,中間以4根大楠木撐起,再以12根柱作內圍,周圍繞以30根木柱,結為整體、整個建築沒有用一顆鐵釘,沒有用一道巨梁。 12個飛檐,檐牙高啄(似鳥嘴在高空啄食)。屋頂為黃色琉璃瓦,金碧輝煌。曲線流暢,陡而復翹,宛如古代武士的頭盔,名叫盔頂。盔頂下的如意斗拱,狀如蜂窩玲瓏剔透。古籍裡載述,岳陽樓"純木結構,盔式樓頂"這種古老的建築,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和輝煌成就。

再說民間故事。緣於歷史悠久、地位重要,岳陽樓修建(而且屢毀屢修)工藝精巧,而且歷代人文薈萃,因此,岳陽和洞庭湖畔流傳著許多關於岳陽樓的傳說故事,具有多方面的社會價值。其中關於修建岳陽樓的就分別有魯班,呂洞賓、張果老等名匠、仙人;關於講述岳陽樓淵源的,則有《魯肅閱兵臺》、《岳陽樓三個字》等;關於岳陽樓雕屏的,又有《張照題屏》、《真假雕屏》;關於岳陽樓風情的,最出名的自然是《呂洞賓三醉岳陽樓》,此外還有《朗吟亭》如果把岳陽樓附近有關風物的傳說故事也算進去的話,那麼,就還有《梅溪橋》、《金鵲山》、《柳毅井》、《七十二仙螺造君山》、《二妃墓和君山》、《慈氏塔的故事》等等。可見岳陽樓及有關的傳說故事何其多也、展現的風采又是怎樣的豐美綺麗。

3. 中國四大名樓:騰王閣


 
騰王閣巍然聳立於贛江之濱,是一座聲貫古今,譽播海內外的千古名閣,素有"西江第一樓"之稱。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李元纓,唐高祖李淵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貞觀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為滕王,後遷到洪洲(南昌)任都督。在南昌他別無建樹。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於城西贛江之濱建起一座樓臺為別居,此樓便是"滕王閣"。

滕王閣自古它就與黃鶴樓、岳陽樓和蓬萊閣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樓。滕王閣為歷代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之處。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曾設宴閣上,命諸臣、文人賦詩真詞,觀看燈火。滕王閣建立1300多年來,歷經興廢28次,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巡撫都御使韓雍重修,其規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1926年軍閥混戰時,被北洋軍閥鄧如琢部縱火燒燬。建國後,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閣。如今的滕王閣,連地下室共九層,高57.5 米,佔地達47000平方米,明三層暗七層,加上兩層底座一共九層,琉璃綠瓦,鎏金重檐,彫花屏閣,朱漆廊柱,古樸高雅,蔚為壯觀。主閣南北兩側配以"壓江"、"挹翠"二亭,與主閣相接。主閣之外,還有庭園、假山、亭臺、荷池等建築,無論其高度,還是面積,均遠勝於歷代四閣,同時也大超過了現在的黃鶴樓和岳陽樓,仍然居於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滕王閣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處重要的旅遊景點。

如今,作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較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建築更巍峨雄壯,充分表現"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的氣勢;內有多間仿古建築的廳堂,用作古樂、歌舞、戲曲的表演廳或展覽館等。登樓眺望,南昌景致盡收眼底。

滕王閣之所以享有巨大名聲,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閣序》。傳說當時詩人王勃探親路過南昌,正趕上閻都督重修滕王閣後,在閣上大宴賓客,王勃當場一氣寫下這篇令在座賓客讚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王勃作序後,又有王仲舒作記,王緒作賦,歷史上稱為"三王文章"。從此,序以閣而聞名,閣以序而著稱。

滕王閣,高聳於南昌城西,贛江之濱。步入新閣,彷彿置身於一座以滕王閣為主題的藝術殿堂。在第一層正廳有一表現王勃創作《滕王閣序》的大型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巧妙地將滕王閣的動人傳說與歷史事實融為一體。第二層正廳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筆重彩丙衡壁畫《人傑圖》,繪有自秦至明的80位領風騷的江西曆代名人。這與第四層表現江西山川精華的《地靈圖》,堪稱雙璧,令人嘆觀止。第五層是憑欄騁最佳處。進入廳堂,迎面是蘇東坡手書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每一層都有一個主題,亦都與閣有關。《滕王閣序》中最著名的兩句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已作為主閣正門的巨聯。

暮秋之後,鄱陽湖區將有成千上萬隻侯鳥飛臨,那將構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圖,成為滕王閣的一大勝景。

4. 中國四大名樓:蓬萊閣

蓬萊閣位於煙臺市西(一小時車程),坐落在蓬萊城北面的丹崖山上,自古就有"仙境"之稱,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全國四大名樓。據文獻記載,唐代這裡便建過龍王宮和彌陀寺;宋朝時的1061年,由郡守朱處約建蓬萊閣供人遊覽;明萬曆十七年,也就是1589年,巡撫李戴在蓬萊閣附近操辦增建了一批建築物;1819年,情知府志楊豐昌和總兵劉清和又主持擴建,才使蓬萊閣具有了現在的規模。傳說漢武帝多次駕臨山東半島,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尋求"蓬萊仙境",後人就把這座丹崖山喚作蓬萊。恍如仙境丹崖山立在海邊,臨海的一面是陡峭的絕壁,山岩紋理是暗紅色,故有此名。

蓬萊閣建於山頂。遠遠望去,樓亭殿閣掩映在綠樹叢中,高踞山崖之上,恍如神話中的仙宮。

蓬萊閣下方有結構精美、造型奇特的仙人橋,那是神話中八仙過海的地方;東側有上清宮、呂祖殿、普照樓和觀瀾亭等;西廂為避風亭、天後宮(俗稱娘娘殿)、戲樓和龍王宮。這些樓閣高低錯落有緻,與蓬萊閣渾然一體,統稱"蓬萊閣"。"蓬萊閣"是佔地328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8960平方米的龐大古建築群(共有100多間),樓亭殿閣分布得宜,建築園林交相輝映,各因地勢,協調壯觀,山丹海碧,清風宜人,遂成為名揚四海的遊覽名區。

蓬萊傳說

"蓬萊"的由來

相傳,一次,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遊:眾仙齊聲附合,並言定各 憑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漢鐘離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裡一扔,但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遠處漂去,何仙姑 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仙姑佇立荷花之上,隨波漂游:隨後,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鐵拐 李、韓湘子、藍採和也紛紛將各自室物拋入水中,藉助寶物大顯神氖游向東海。

八仙的舉動驚動了龍宮,東海龍王率蝦兵蟹將出海觀望,言語間與八仙發生衝突,引起爭鬥。東海龍王乘八 仙不備,將藍採和擒人龍宮。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廝殺,腰斬兩個龍子。蝦兵蟹將抵擋不住,紛紛敗 下海去,隱伏水底。八仙則在海上往來叫戰。東海龍王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合力翻動五湖四海水, 掀起狂濤巨浪,殺奔眾仙而來。危急時刻,曹國舅的玉板大顯神通,只見他懷抱玉板頭前開路,狂濤巨浪向 兩邊退避。眾仙緊隨在後,安然無恙。四海龍王見狀,急忙調動四海兵將,準備決一死戰。正在這時,恰好 南海觀音菩薩經過,喝住雙方,並出面調停,直至東海龍王釋放藍採和,雙方罷戰。

八位仙人拜別觀音菩薩,各持寶物,興波逐浪邀游而去。

九頂會仙山

乘車由蓬萊城出發,往西南方向走16.5公里,便可見到景色秀麗的蔚陽山。蔚陽山有九座山峰,形態各異, 有大有小。關於這九座山峰,民間流傳著一個動人的神話傳說。

相傳,某年二月初三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然後各顯神通,渡海訪友,而在此之前,八仙在去蓬萊閣的路 上,經過蔚陽山時還留下了一段佳話。那一天,八仙被蔚陽山的景色所吸引,紛紛按落雲頭,飽覽山光水 色。呂洞賓興致勃勃地脫下道袍蒙在一方大青石上,寶劍一指,青石上現出懷盞和酒壺,酒壺中盛著飲不盡 的美酒,眾仙席地而坐,一邊欣賞山景,一邊交杯換盞地暢飲起來,不一會兒都有了醉意,鐵拐李倚著寶葫 蘆醉眼迷離,說:"此番過海訪友,諸位只須躺在我這寶葫蘆上,忽忽悠悠,一會兒就過去了......"張果 老瞪著醉眼不服氣他說:"准稀罕你那破葫蘆,俺老張毛驢倒騎,一拍驢腚,嗷一聲就過去了。"其他仙人 也紛紛誇耀各自的能耐。看看吵不出個結果來,漢鐘離腆著大肚一錘定音:"今日過海,大家各施法力,請 太上師祖前來評判,誰的能耐大,那時自然知曉。"於是,呂洞賓摘下道冠,恭恭敬敬地盤膝而坐,雙目微 合,默運神功,一縷青煙自他頭頂冉冉升起,化作一道金光;直上雲霄。 約莫一袋煙的功夫,西南天空飄來一朵祥雲,大上老君騎著青牛來了。八仙收拾起趔趔趄趄的醉態,肅立恭 迎:大上老君降下雲頭,問道:"洞賓急急發來金光請我,所為何事?"呂洞賓上前躬身稟道:"師祖,小 徒等有一事難決,煩勞聖駕。"將渡海比試法力的事說了一遍。老君聽後,略一沉吟,說道:"渡水之術乃 區區小技,何足道哉!爾等修道之人,怎可輕起爭雄好勝之心?"眾仙聽了,個個面有愧色,老君又道: "隨緣行善,廣佈福澤,乃修道正途。這裡風光秀麗,爾等何不競相施展造山之術,為凡間留下福澤?" 眾仙如聽當頭棒喝,頓時大悟徹悟,一齊上前叩謝教誨之恩。呂洞賓:"小徒不敏,先在師祖面前放肆 了。" 說罷,披髮仗劍,步天罡,踩地煞,口中唸唸有詞,寶劍一指,喝聲"起",一座陡峭山峰赫然而 現。眾仙齊聲喝采。張果老抖擻精神,倒騎毛驢兜了一圈,一座怪石橫生的山峰立時出現在眼前。接著,鐵 拐李、漢鐘離、曹國舅、韓湘子、何仙姑、藍採和等也相繼施展神通,各造了一座山峰。太上老君見了,心 下歡喜,說道:"爾等且站過一邊,待老夫也造上一座,以不虛此行。"說罷,神功默運,手中拂塵一揮, 一座高峰拔地而起,峰頭崢嶸崔嵬,峰上莽莽蒼蒼,壯美遠在其他山峰之上一...•待八仙回過神來,老君己 跨上青牛,一道青光徑往兜率宮而去。

這就是蔚陽山上九座山峰的來歷,那居中最高峰是太上老君造的,而那較矮小的兩座據說是功力稍遜的何仙 姑、藍採和造的。 蔚陽山從此又有了"九頂會仙山"的美名,後來人們在山上建了一座大廟,叫做天清宮,規模很大,光架樑 就有72根,每年三月初三--也就是眾仙造山這一天--方圓百裡的百姓都去燒香、還願,形成了一年一度 盛大的"九頂山廟會",如今,還有兩塊龍頭巨碑聳立在山門前,碑文中有"九頂會仙山"的記載。
鐵拐李收伏蝗精度李吉

傳說清代登州府出了個青天大老爺,名叫李吉。李吉體恤下情,愛民如子,把個登州治理得井井有條,人民 安居樂業。

話說這一年春天,莊稼長勢喜人,眼看又是一個好年景,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忽然飛來無數的螞蚱(蝗蟲) ,遮天蔽日,落到地裡,綠油油的莊稼頃刻之間就被吃個精光,連桿都剩不下。李吉得報,連忙發動百姓下 地滅蝗,連三班衙役也都打發到地裡去了。可仍舊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他只好連夜給巡撫、朝廷修書, 命人飛馬報災,誰知道,巡撫大人正花天酒地,歌舞昇平,責怪李吉的信敗了他的興致,並回信斥責李吉 "小題大作"。"聳人聽聞。"李吉憂心如焚,裝了一車螞蚱,親自去見巡撫。待那狗巡撫心驚膽顫地看到 滿地滿牆滿樹滿院子見什麼都啃的螞蚱,方才如夢初醒,才肯相信登州遭了蝗災。不久,朝廷發下了賑災糧 銀,可是經過層層剋扣,運到登州已所剩無幾,李吉無奈,一面派人發放那點賑糧,一面去大戶人家打拱作 揖,勸他們開倉捐助災民,行善積德......

再說那一天,鐵拐李正在蓬萊閣後的仙人洞中靜坐煉功,忽覺心中一驚,掐指一算:"不好,登州有難,正 遭六七四十九天蝗災。"他急忙出洞,起在空中,見一妖女正在雲端作法,指揮黑壓壓的蝗蟲吞食莊稼,不 由大怒,喝道:"何方妖孽,竟敢為害人間。看打!"那妖女認得是上八洞神仙之一的鐵拐李,怒道:"臭 瘸子,敢來管老娘的閑事,待老娘教訓教訓你!"手擎鋼叉上前迎戰。兩個在空中你來我往,直殺得天昏地 暗,日月無光。鐵拐李暗暗心驚:"這妖孽如此厲害,怕是有些來歷,不如先上天庭查訪一番,再作道理, "主意打定,於是賣個破綻,抽身就走,駕雲往南天門而去。正行問,忽然金光一閃,被人攔住了去路,定 睛看時,卻是太白金星。鐵拐李拱手問道:"大仙何往?"太白金星哈哈一笑,說道:"貧道此來,為的正 是剛才與你爭鬥的那個孽障。它本是貧道後花園中看守靈芝的蝗精,不知何時偷下凡問,野性不改,在此做 惡。待貧道助你將它收了。"說罷,附在鐵拐李耳邊,如此這般地一說。鐵拐李大喜,返身再去向那妖女叫 戰。妖女以為一戰成功,不料鐵拐李去而又返,頓時殺氣騰騰,張口噴出一團黑氣,舉叉來戰。戰了幾個回 合,鐵拐李賣個破綻,轉身就走。妖女笑道:"臭瘸子,這回看你往哪裡走,"正待祭起鋼叉,太白金星在 雲端現出身形,喝道:"孽障,還不快現出原形!"妖女抬頭見是主人到了,頓時骨軟筋酥,站立不住,就 地打個滾,現了原形--原來是只斗大的母螞蚱,太白金星使個袖裡乾坤法,將蝗蟲精攏在袖中,鐵拐李接 著作法,一場大雨,把地面的蝗蟲都衝進了海裡。

蝗災既解,太白主星說道:"貧道這就回轉天庭,玉帝階前領受御下不嚴的責罰。那登州李吉,前世與我道 有緣,夙根深厚,不妨度他一度,還是道友去成此功德吧",說完,駕祥雲冉冉而去。 再說登州知府李吉,見一場大雨解了蝗災,心感上蒼的恩德便選擇吉日,前往丹崖山上的三清殿進香。轎子 行至蓬萊閣下的迎仙橋,忽見一個瘋瘋顛顛的老叫化,端個破碗攔住了去路。衙役們上前驅趕,老叫化卻用 碗筷打著節拍,旁若無人地唱了起來"知府爺,苦蝗災,沒有蝗災我不來,來了見他好痴呆,紙紮的烏紗頭 上戴,搖頭晃腦讓人抬,受氣的滋味全忘懷,"李吉聽了怦然心動,知道這老叫化有些來歷,慌忙下轎,來 到叫化跟前,見他端著的破碗中有些爛菜臭湯,便問;"老人家,這些東西能吃嗎?"老叫化瞅了李吉一 眼,說道:"不吃肚裡飢(不痴度李吉)啊,"李吉何等聰明?聽了這句話,頓時明白,倒頭便拜。老叫化 一見,扭身往海邊走。李吉隨後便追。別看那老叫化拖著破草鞋不緊不慢懶洋洋的樣子,走得可是真快,李 吉一路急跑還攆不上,索性脫了厚底官靴,赤著腳追去。來到海邊,老叫化脫下一隻草鞋隨手拋出,那鞋化 一隻仙鶴,載著老叫化乘風而去。李吉追到海邊,見地上只有老叫化遺下的一隻草鞋,就依樣畫葫蘆,抓起 來望空一拋,那草鞋也化作一隻仙鶴,翩然落地•海邊的百姓眼看著李吉上了鶴背,只聽一聲嘹亮的鶴鳴, 一人一鶴,轉眼間升入雲端。

後來,登州的人們把李吉叫做"赤腳王"尊為"耍祖",並在丹崖山上建祠紀念他。民間還流傳著許多關於他的傳說。

"狗咬呂洞賓"的來歷

呂洞賓成仙得道之前,原是個讀書人。他的好友中有個同鄉叫苟杳。苟杳父母雙亡,家境貧寒,但為人忠 厚,是一個老誠君子。讀書又很勤奮。呂洞賓很賞識他,與他結拜為金蘭兄弟,並請他到自己家中居住,希 望他能刻苦讀書,以後能有個出頭之日。

一天,呂洞賓家來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見苟杳一表人材,讀書用功,便對呂洞賓說,想把妹妹許配給苟杳。 呂洞賓深怕苛杳貪戀床笫之歡誤了錦繡前程,連忙推托。沒料到,苛杳本人聽說林家小 姐貌美,執意要應允 這門親事。呂洞賓思索良久同意了。他對苛杳說:"賢弟既然主意已定,我不阻攔,不過成親之後,我要先 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杳聽了大吃一驚。寄人籬下,怎得不低頭?再說,婚禮的一切花費都得仰仗呂家,誰 讓自己一貧如洗呢?思前想後,還是咬咬牙答應了。苟杳成親這天,呂洞賓喜氣洋洋,跑前跑後張羅一切, 而苟杳卻無臉見人,乾脆躲到一邊。

到了晚上,送走了賓客,呂洞賓進了洞房。只見新娘子頭蓋紅紗、倚床而坐。呂洞賓不去掀那紅蓋頭。也不 說話,只管坐在燈下埋頭讀書。林小姐等到半夜,丈夫還是不上床,只好自己和衣睡下了。天明醒來,丈夫 早已不見。一連三夜都是這樣,可苦壞了林小姐。

回頭再說苟杳,好不容易熬過了三天,剛進洞房,見娘子正傷心落淚,低頭哭著說:"郎君為何一連三夜都 不上床同眠,只顧對燈讀書,天黑而來,天明而去?"這一問,問得苟杳目瞪口呆。新娘子抬起頭來一看, 更是驚詫莫名:怎麼丈夫換了個人?半天,夫妻倆才恍然大悟,苛杳雙腳一跺,仰天大笑:"原來哥哥怕我 貪歡,忘了讀書,用此法來激勵我啊。"林小姐也是心中歡喜,對呂洞賓充滿了敬意。夫妻倆都說:呂兄此 恩,將來一定要報答。 幾年後,苟杳果然金榜題名,做了大官,夫妻倆與呂洞賓一家灑淚而別,赴任而去。

一晃八年過去了。這年夏天,呂家不慎失火,偌大一份家財化為灰燼,呂洞賓和妻小只好在殘磚破瓦搭就的 茅屋裡寄身,不用說,日子過得是夠難的。呂洞賓只好出門去找苛杳幫忙。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上 了苟杳府,苟杳對呂洞賓家遭大火非常同情,熱情接待了他,可就是不提幫忙的事。呂洞賓一住幾個月,一 點銀子也沒拿到,呂洞賓仰天長嘆:"人情薄如紙,一闊臉就變,滔滔然天下皆是也!"一氣之下,不辭而 別。

回到家鄉,呂洞賓老遠就見自家的破茅屋換成了新瓦房,大為詫異:自己遠離,子幼妻弱,怎能大興土木? 及至走近家門,更是驚得三魂走了兩魄:大門兩旁竟貼了白紙。家裡死了人?他慌忙進屋,見屋裡停著一口 棺材,妻子披麻戴孝,正在嚎啕大哭,呂洞賓愣了半天:她為哪個戴孝,輕輕叫一聲:"娘子,"娘子回頭 一看,驚恐萬狀,顫顫抖抖地叫道:"你,你是人還是鬼。"呂洞賓更覺詫異"娘子怎出此言,我好好地回 來了,如何是鬼?"娘子端詳了半天,才敢相信真是呂洞賓回來了,說:"哎呀!當真嚇死我了!這不會是 在夢中吧?"

原來,呂洞賓離家不久,就有一幫人來幫他蓋房子,蓋完了房子就走了。前天中午,又有一幫人抬來一口棺 材,說是呂洞賓在苟杳家病死了。妻子一聽,天塌地陷,哭得死去活來。今天正哭著,不想呂洞賓竟回來 了。呂洞賓心下明白:都是苛杳玩的把戲。他操起一把利斧,狠劈棺材。"哢嚓"一聲,棺材劈開了,裡面 竟全是金銀財寶,還有一封信。呂洞賓展開信讀道:"苟杳不是負心郎,路送金銀家蓋房。你讓我妻守空 房,我讓你妻哭斷腸。"

呂洞賓如夢初醒,苦笑一聲:"賢弟,你這一幫,可幫得我好苦啊!" 從此,呂苟兩家倍加親熱,這就是俗話常說的"苛杏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因為"苟杏"與"狗咬"同音, 傳來傳去竟成了:"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蘇東坡訪八仙

蘇東坡在登州做了官,聽說有人在蓬萊閣上見過八仙,就動了訪八仙的念頭。可是,什麼時候,哪裡去找八 仙呢? 問來問去,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有個鬚髮皆白的老頭告訴他,每年三月初三,八仙都要去蓬萊閣上 聚會,至於能不能見著他們,那就要看緣分了。

三月初三這天一大早,蘇東坡就上了蓬萊閣,東轉悠,西轉悠,就是不見八仙的影子,天太早了,連個遊人 也沒有。百無聊賴地到了顯靈門,見兩個老翁在下棋。倆老翁年紀估計都過了80歲,滿頭自發,白鬍子在胸 前飄動,只是一個紅臉,一個黑臉。見了蘇東坡,紅臉老翁就向他招引"來來來,這位小兄弟,給我倆做個 評判如何?"

蘇東坡才高八鬥,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平日裡自視極高,見老人相招,也不客氣。可是近前一看棋局,驚得 目瞪口呆:甭說當裁判了,連棋路都看不出來。讀書人都有個毛病,讓他暗地裡佩服他人可以,公開承認自 己不如人,那可不行。蘇東坡也未能免俗,就藉口有事,想要推辭。紅臉老者就說了:"你要找的人今天准 來,我們在這兒也是等他們的,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你就不必客氣了。"蘇東坡一聽,詫異不已:他怎知我 是來尋人的?老翁不是尋常人,信他的話沒錯。於是安下心來,靜觀棋局,慢慢看出了門道,什麼也不去想 了。

不知過了多久,忽然走來個老叫化,老遠就招呼下棋的老翁"老夥計,今天輪到我請客,走吧,走吧!"紅 臉老翁一指蘇東坡"這兒還有一位呢。"老叫化瞥了蘇東坡一眼,說,"那就一塊兒來吧!" 蘇東坡看那老叫化,要多埋汰有多埋汰,破衣爛褲,髒得看不出顏色來,臉上的油泥厚得能揭下一層,本來 不想應邀,可一想到方才對下棋老翁的疑心,也就跟隨著去了。 上了蓬萊閣,見閣上已經先到了七位,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其中還有一個是女的。桌上擺著兩隻小鍋、一 方年糕。老叫化說:"今天也沒什麼好招待的,就弄了三樣小菜,諸位湊付著吃吧!" 蘇東坡探頭一看,一條半生不熟的死狗,一個眼歪嘴斜的死孩子,一方長霉的年糕。 這夥人誰也沒客氣,抓起就吃,吃得津津有味,還連讚"好吃",蘇東坡卻只覺得噁心。特別是那死孩子, 讓這夥人你扯胎膊我拽腿,血呼淋拉的,看得叫人心驚肉跳。他本想嚐嚐那方年糕的,可一看沾上了血腥 氣,又打消了念頭。那兩位白髮老翁倒是直讓蘇東坡,可是蘇東坡哪裡敢吃?眼睜睜看著人家狼吞虎嚥地吃 完了,興沖沖地紛紛離去,只剩下下棋的兩位長者。

老翁把蘇東坡招到跟前,問道,"你猜我倆是誰?"蘇東坡搖搖頭。紅臉老翁就說了:"我是南極仙翁,他 是北極星君。剛才在座的那八位,就是你要尋訪的八仙。桌上的那三樣菜我也告訴你吧。那死狗是萬年狗, 壽狗;死孩子是千年人參;那發霉的年糕是壽糕,吃一口活一百歲,吃兩口活二百歲,鐵拐李為弄這三樣東 西費事不少哩!" 說完,兩個白髮者翁倏地不見了。 蘇東坡後悔得差點沒背過氣去--為什麼剛才就不硬著頭皮吃一點呢?!
銅井的來歷

在蓬萊十大景中,有一景叫做"銅井金波",說起銅井,當地百姓會告訴你:那是八仙之一的鐵拐李用他的 鐵拐造的。

傳說,當年鐵拐李周遊四方,一日來到登州的一個漁村。時值三伏天氣,鐵拐李熱得大汗淋漓,口渴難忍, 只得去漁民家中討瓢水喝。一位七旬老太太顫顫巍巍地從自家水缸裡舀出半瓢混濁的水,說:"客人你別嫌 棄,這點水還是老婦從十里外的懸崖下一滴一滴接來的。俺這裡祖祖輩輩都喝它,"鐵拐李聽完老人這番 話,一仰脖;"咕冬、咕冬",幾口就把水喝光了。

拜別了老人,鐵拐李來到海邊,口中唸咒,手擎鐵拐朝下猛地一戳,只聽得"轟隆"一聲巨響,直震得渤海 龍宮東倒西歪,搖搖欲喊墜。渤海龍王大怒,急率蝦兵蟹將出海察看,喝問:"何方狂妄歹徒!竟敢驚擾龍 宮?"鐵拐李道,"渤海龍王,你枉為一方水神,為何讓漁民世世代代受那無水之苦?今日不對你略施薄 懲,難消我心頭之恨!"說罷,舞起手中鐵拐,殺將過去。 龍王哪裡聽得進去,急忙調兵遣將,要捉拿鐵拐李。於是,海面上波濤滾滾,好一場廝殺。

這場惡鬥,自然是邪不勝正,以龍王敗北而告終,龍王自知理虧,又不敵鐵拐李,素性潛入海底,任憑鐵拐 李在海上如何叫罵也不露頭。於是鐵拐李告上天庭。玉帝大怒,將渤海龍王拘上天宮,釘在鎖龍柱上,派小 白龍下界為渤海龍王。  

鐵拐李跟龍王廝殺的時候,海中巨浪洶湧澎湃,等到海水消退,碧波之中現出一眼水井,清澈的泉水咕嚕咕 嚕直往外冒,嘗一口甘甜甘甜。人們興高采烈,奔走相告。有人發現敲擊井壁會發出銅鐘般的響聲,於是就 把這口井取名為"銅井"這個漁村也改名叫"銅井村"。

天晴時,每當落潮,只見碧波之中現出一口水井,古銅色的井沿井壁,溢出的泉水在陽光照射下泛著耀眼的 金光。這就是"蓬萊 十大景"中的一景--"銅井金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