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太太和王先生是上海典型的私宅購買者,他們兩人都是25歲,都在金融領域工作,他們倆有結婚的打算。但是,金融海嘯爆發以來,王先生的工資減少了三分之一。自然,他們倆帶著一份不妙的預感,來到上海舉辦的一處房展。他們告訴記者,房價還沒有下來,只有偏遠地區的房價才有所下降。老一輩人堅持,有房才能結婚。雖然他們自己並不這樣認為,但家裡人給的壓力很大。
這個房展好像是一群失意者的聚會。這些人拿不出售價的一半資金。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男士憤怒地說:"一般來說,為買房需要三代堅持儲蓄。三代人就這樣成了房奴。如果房子的售價100萬元,那麼,人們的工資是多少呢?工人的月工資大約為2000元。人們應該思考,是誰導致了這樣的問題。是房地產公司,還是政府?我想,應該是政府。政府將土地出租給房地產開發公司,以此拿到資金實惠,經濟也由此得到發展。"
但政府清楚,在經濟危機時期,這樣的發展趨勢會成為社會問題的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因此,在政府推出的刺激經濟計畫中包括了超過370億元的建造廉價住房的內容,這個數字比去年預計的高出5 倍。雖然如此,對住房問題不滿意的遠遠不止那些潛在的私房買主。
經濟學家,比如上海大學外貿專業的徐海寧(音)也認為,目前市場上的房價實在有些過分,"中國只有一個地主,那就是政府。沒有競爭。政府不能牟利。我們買房人是納稅人,理性說,房價下降是有利的。現在中國居民的消費能力被房子綁架了,這對中國經濟很不利。此外,還出現那麼多腐敗和犯罪,這說明制度有問題。"
根據"經濟學家"雜誌的報導,僅在深圳,截至去年夏天,建造的住房面積需要10年才能出售完畢,這還是在沒有發生經濟危機的前提下。就連中國國家媒體都允許報導房地產領域的傾斜發展。上海的一個豪華住宅區,修建完畢後4年裡只售出4套住宅。許多房地產公司也滑向倒閉的邊緣。
歐洲貿易商會中國分會主席伍德克認為,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問題還遠遠沒有結束。他說,中國必須目標非常明確地進行房產建設,這樣才能擺脫目前的危機。有些樓房建好後已閑置了一、兩年,這樣的房子就不要再建了。可以肯定地說,這次房地產危機會拖中國經濟發展的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