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與道德誰重 香港企業面臨壓力


香港歷來重視經濟自由放任政策,鮮有人提出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等道德問題。不過,在金融海嘯爆發後,本地企業卻明顯感受到這方面的壓力。

從去年十月起,金融海嘯對香港的衝擊逐步擴大,尤其是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後,導致萬名以上民眾受損,令港人對經濟前景陷入一片灰暗中。

而雷曼事件爆發後,香港經濟急速惡化,本地企業開始裁員,導致本地失業率從去年中的3%水平上升至4%水平。

儘管中國及香港領導人先後呼籲企業際此艱難時刻不要輕易裁員,但企業在"唯利是圖"的市場規律下,去年底就出現首波裁員潮,大型企業包括匯豐銀行、星展銀行、無線電視、亞洲電視等紛紛裁員。

在第一波裁員潮出現後,行政長官曾蔭權警告說,今年農曆年後及年中,本地的失業問題將會更為嚴峻。不出所料,農曆過後,本地大型電訊商電訊盈科馬上傳出裁員。

電盈工會於4日召開記者會透露,公司高層計畫裁員600人。雖然600人相對於電盈的1萬多名員工是少數,但工會覺得,電盈去年賺錢,在賺錢下仍然裁員,是"不道德"的行為。

電盈工會的表態,獲得各大報章的支持,連親中的大公報也發表社評,批評電盈裁員是無視社會責任,並強調"企業社會責任感,是特區政府近年致力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理念和目標之一。"

經濟日報在報導電盈裁員事件上,使用了以下標題:員工慨嘆,僱主一代比一代無良。

在工會、工人及輿論的狙擊下,香港的企業似乎一夜之間成為"無商不姦"的一群,其中電盈更成為外界攻擊的重點。所以如此,是因為電盈除了有意裁員外,日前還決定取消在港上市,轉化為私人企業,這導致電盈的小股東損失慘重,因此對行政高層百般苛責。

除了電盈外,本地多家銀行包括匯豐、中銀、東亞等去年底也因為涉及銷售雷曼債券而被投資散戶及協助他們的政黨代表批評"缺乏道德"。

對於輿論批評某些企業"不道德",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關蔭強說,這種指責經常有人提出,並非新鮮的事;而當前社會又出現這些批評,與經濟出現困境及社會價值觀轉變有關。

而他對輿論的批評頗不以為然。

關蔭強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到了一定的程度,企業就會知道是否需要更多的道德。譬如捐款,企業也有捐款,這是一種消費模式,到了它們覺得無法負擔,就會停止捐款......做善事不是說要傾盡家財去捐公益金,才是有道德的人......"

他表示,同樣的道理可以套用在當前輿論對企業裁員的道德批評上。

關蔭強說:"到某種程度,如果經濟真的很差,企業自身難保,它也沒有辦法。"

因此,無論外界對企業提出那些道德要求,一個客觀的事實是:企業自身會因應客觀經濟而做出調整。

浸會大學公司管治與董事學碩士課程主任陳兆陽認為,當前輿論所以掀起對企業的道德要求,其中一個主因是這次金融海嘯的衝擊確實很大,受害人眾多。

但他表示,一家企業有很多的利益相關者,當中最重要的是股東。因此,在談到企業的社會責任時,通常會首先把股東的利益放在首位,然後才會是其他利益相關者。

陳兆陽說:"對於一些大規模的公司來說,可能會有人覺得它們對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責任會高一些,但問題是在金融風暴下,許多企業已經面臨財政困難,假如(企業)只是看僱員,我們又是否忽視了股東的立場?因為,問題是,某一天企業真的要倒閉,損害最大的是股東。"

因此,對於當前社會上對企業提出的種種要求,陳兆陽認為,部分屬於非理性。

但他也說:"從另外一個角度,如果一家企業在金融風暴中有虧損,但沒有到達倒閉的地步,長遠而言,如果企業此時能夠與員工維持良好關係,相信對企業的長遠價值是有幫助的。"

金融風暴對香港的衝擊看來尚未結束,而假如其影響進一步惡化,不排除企業可能會面對更大的輿論壓力,但期間企業卻又可能面對更嚴峻的財政問題,屆時利益與道德之間誰重,恐怕將對企業構成莫大壓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中央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