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去歐洲,總會設法安排在倫敦停留,只為了去"維多利亞/艾伯特博物館"(Victoria&Albert Museum簡稱V&A)與"國家肖像藝術畫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朝聖。
V&A 博物館有三個主要的展館:亞洲館(包括中、日、韓、東南亞和中東),歐洲館(中古、拉菲爾、文藝復興)和現代館(展列雕塑、攝影和時裝),另有一個館定期更換陳列項目。有特別節目展覽時參觀費大約七至十英鎊,平時參觀一律免費,但可按自己意願把錢幣丟進入口處的"奉獻箱"裡。
身為中國人,對亞洲館裡的中國古文物又愛又恨:愛的是,幾千年的雕像、珍貴書畫、陶器等還能保存得如此完好;恨的是,這些稀世瑰寶竟然流落異鄉。
與中國展品相較之下,其他亞洲國家的展品顯得黯然失色,怎麼看都覺得只是中華文化的延伸和模仿。
"中東"部分其實就是伊斯蘭文化的匯總,從精美玻璃、陶器、銀銅器到馬塞克瓷磚和地毯,一應具全。可以見到西元六百多年來波斯、中亞以及後來奧圖曼帝國極盛時期文物的風貌。
只可惜從一○九六年起,持續將近兩百年的十字軍東征,給世人留下來殘暴欺騙血腥的印記,迫使回教世界漸漸與西方隔離。因此,當歐洲掀起文藝復興運動,文學藝術與工商百業正百花齊放時,阿拉的信徒仍舊原地踏步,閉關自守,從此一歇不振,至今藝術圖案仍無法跳出花鳥與幾何圖形的框架,任何人像造形雕塑一概從缺。
V&A最令人著迷的還是歐洲的中古世紀館(一一○○~一五○○年)。
一進展館,看到的是享利二世與皇后艾琳諾為私利明爭暗鬥的圖像,還有狂熱於十字軍東征的英王獅心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與伊斯蘭教民族英雄撒拉丁(Saladin)之間的傳奇爭戰、只當十天皇后即被送上斷頭臺的珍妮公主(Lady Jane),以及掛在牆上供後人憑弔的幾位紅衣主教的頭像酘酘
只是這些當年叱吒風雲、不可一世的聖哲及王公貴族,曾經在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卻依然擺脫不了塵歸塵,土歸土的命運。
這間都是大理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