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戰爭之前,朝鮮地區約有6萬多中國華僑,這一數據最近減到6千左右。據非正式統計,當地的華僑數正在急劇減少。自由亞洲電臺駐韓國特約記者劉水的報導
朝鮮當地目前共有多少華僑,南北分割之前又有多少?沒有人說的清楚,也沒有具體的統計。通過丹東地區朝鮮商人的口述,2000年當時約有6000人,這比朝鮮戰爭前的6萬人縮減了九成多。
根據朝鮮的法令,同朝鮮人結婚後生下的子女,自然獲取朝鮮國籍。由於華僑社區的萎縮,只能同朝鮮人結婚,所以這一政策使得當地華僑日漸減少,形成了縮減的惡性循環。
另外,受到中國親友邀請的華僑,可以獲得為期90天的回國訪問簽證,他們一般會再延長90天,利用半年的時間在中國打工賺錢。按照朝鮮法令,過了180天後未能及時返回朝鮮的華僑,將自動喪失其居留資格。這是造成華僑數量減少的另一背景。
由於朝鮮當地的生活困苦,大部分年輕人喜歡利用上述的180天簽證到中國工作。但是,因為沒有正式的身份證,他們在中國的生活也並不很如意,只能打些散工,不可能獲取白領工作。唯一可以欣慰的是,中國政府至今尚沒有遣返過朝鮮華僑。
據記者採訪過的朝鮮難民和朝鮮華僑,他們大部分不會說普通話,部分人比起朝鮮老百姓顯得特別有錢,但是只佔華僑的一小部分。
相對於朝鮮華僑,目前約有30萬中國朝鮮族同胞在韓國工作。根據2001年修訂的法律,通過韓語測試的朝鮮族,可以自由地前來韓國工作。比較韓國政府對中國朝鮮族的明文政策,和中國政府對朝鮮華僑的模糊政策,的確朝鮮族受到比較好的呵護和照顧。
但是,人民幣升值和韓幣貶值的最近,不少朝鮮族紛紛返回中國,他們認為,在國外遭罪不如在國內發展。一位接受採訪的朝鮮族同胞說,他說:"以前100萬韓元可以兌換7000人民幣,但現在只能換4500元。"
相對於中國朝鮮族的選擇,朝鮮華僑目前回去也不是,不回去嘛,一兩年之內也拿不到中國身份證,就像沒娘的子女一樣,湊輻輳副。他們就怕比,尤其怕同朝鮮族作比較,怕比出自己的落寞,怕比出國家政策的漠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