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江蘇省的規定,地方申報"全面小康"達標之後,省統計局需要通過電話抽樣的方式進行民意調查。《南京晨報》報導說,浦口區石橋鎮政府為此進行了全面部署,各村官員要繳納保證金,以保證相關的調查"不出問題",而村官則向村民發放標準答案,並承諾村民如果按照標準答案進行回答就可獲得兩千元獎金。不僅如此,電話抽樣調查的當天,該鎮五百多貧困戶家中的電話集體"出現故障",在調查結束後才恢復正常。香港《明報》的報導說,石橋鎮的一位副書記否認切斷村民電話,但他表示,小康驗收是大事情,不能有閃失。他證實,該鎮居民滿意率超過百分之九十六,遠遠超過合格的水平。
中國當代問題研究雜誌主編程曉農,八十年代曾在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所進行過多次的社會經濟數據調查。他向本臺記者介紹說,在中國,民意調查不準確和公然造假是眾所周知的。
"中國政府本身在中國境內做調查,如果說他不涉及到地方官員的升遷、不涉及到所謂的政績,也許在某種情況下地方政府不一定干預,比方講買幾本雜誌,一年看多少小時電視,像這類問題可靠性相對來說稍微高一點。但是只要涉及到政績,地方政府就會千方百計地干預,當然,干預到像浦口區這種情況就算是比較特殊了。"
美國的社會學者劉曉竹表示,南京浦口區石橋鎮民意調查造假事件,看起來是一個鬧劇,卻是中國社會的一個悲劇。
"實際上我們看這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基層幹部的素質極低,另外一個,專制體制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變得十分荒謬。這種喜劇只有小說裡我們才能看到,但是在現實中,它還可能演變成悲劇,因為每一個喜劇的後面都有老百姓的辛酸眼淚,都有老百姓的痛苦。"
劉曉竹認為,政府在虛假數據基礎上,很可能作出錯誤的決策,而民眾會成為最大的受害者。程曉農則分析說,中國政府其實並不依靠民意調查進行決策,中國政府有另外一套社會調查機制。
"中國政府不靠這個來做形勢判斷,中國政府的信息來源是兩套,一套是用來做宣傳用的,當然是往好的說,當然是越好越有利於宣傳。但政府實際上有一套獨立的自已的系統,就是他的所謂內參系統。各地新華社分社的幹部都負有向北京直報一些情況的責任,當地政府不能干預。此外,中央一些大報的記者也有這樣的工作,再就是各個政府部門各條線,像國家安全部門,在各個省市他們的各個部門也有他們的直報系統。所以,中央政府是通過內線掌握著各種參考資料、掌握各界的動態。"
程曉農表示,近年來在中國的民意調查全都由政府嚴格控制,因此調查結論都有很大問題。
"自從1998年開始,大概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從政治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的1998四十號文件,這個文件規定所有從境外到中國去做調查的人,他們的調查從頭到尾必須要有安全部門介入;另一方面就是國家統計局頒布了一系列規定,指定了一些受政府控制的機構負責承擔這類調查,問卷是要過濾的,結果也要過濾。而調查過程中常常是出資做調查的人不能夠插手。那麼,毫無疑問,這個調查就會導致調查結果發生偏差。"
劉曉竹則認為,中國的中央政府造假,地方政府同樣可以造假,而基層官員造假毫不出奇,中國整個社會上假冒偽劣氾濫,根源正是這種制度性的弄虛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