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從星期二(12月23號)開始,一年期貸款利率從5.58%降低到5.31%,3個月到5年的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儲蓄,也都分別降低了 0.27個百分點,其中1年期的定期存款率從2.52%下調到2.25%。活期存款利率不變,保持在0.36%。這是中國政府2008年一年內,第5次降低存款和貸款利息。很多專家認為,最早在明年年初,各種利率有可能再度調低。
記者對此採訪了倫敦英國皇家國際事務學院( Chatham House)亞洲部的首席研究員布朗博士(Dr. Kerry Brown)和住在香港的國際著名評論人士兼國際先驅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的專欄作家菲利普.包潤(Philip Bowring)。
*政府應直接注資社會提高民眾工資*
菲利普.包潤不認為降低利率會對刺激經濟發展有多大效果,他說,政府應該做的,是擴大官方的支出,把錢注入到社會,並且提高民眾的工資,來推動消費。
他說:"降低利率,從中國的國情來看,不大會推動消費,在一定程度上,還可能產生副作用,不利於擴大消費。"
這位專家指出,政府降低利率,對需要貸款或者是欠債的企業有好處,但是,中國老百姓很少欠債,往往大型企業欠債的多,所以降低利率,對老百姓來說,不大可能有多少影響,反而會鼓勵一些企業繼續延續舊的經營方式,而不是創新。
他以房地產為例分析說,在利率調低的情況下,很多房地產企業資金壓力減低,不必馬上想辦法,降低房價,賣出剩餘的供貨,解決供大於求的現狀,拿回資金,再轉入投資或者是消費。針對採取什麼樣的策略才能讓中國經濟走出困境,菲利普.包潤說:"首先是要調低固定資產的價格,低到市場上沒有剩餘產品的程度。第二,在人民幣兌換價值方面,至少是穩定貨幣,或許再允許人民幣進一步升值。"
他解釋說,房產降低到一定程度,老百姓是會掏錢買的;而人民幣較比外匯升值,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將意味著進口產品不再那麼昂貴,從而提高人們的購買力。
此外,他說,就是要讓市場充分發揮它本身的能量;而且政府要投資的話,應該把錢花在"刀刃"上,比如醫療衛生保健和社會保障領域,讓人民減少消費過程中的後顧之憂,逐漸形成由消費帶動供給、由供給帶動就業的健康循環。
另外,這位專家還提出,政府方面可以給國有企業中低層收入的職工增加工資;老百姓手上多的一點工資,很快就會流入市場,從而擴大對各種產品的需求。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學院的亞洲事務首席研究員布朗博士指出,擴大醫療衛生保健和社會保障領域的投資,不僅可以帶動消費,在政治上還可以緩解人們的不滿情緒,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在分析中國的經濟架構時,布朗博士強調了非國有企業的重要性。
他說:"國有企業固然重要,在能源、電訊等領域,仍然是關鍵;但是就就業以及經濟增長來說,就像國際經合組織(OECD)3年前的研究報告所指出的,是非官方產業。"
他指出,雖然中國明年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可能達不到中國政府所希望的8%,而且假如增長率只有5%左右的話,就更進一步說明,中國的經濟情勢不比其他國家和地區好到哪裡。但是,GDP增長率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象徵性的指標。在中國,有很多的非官方產業,很難統計,而這一部分的能量,絕對不能低估。
他說,1990年代,有6千萬人失業、下崗,但是很多人都在所謂的"體制外"找到了新的生機。所以這一次危機,或許也會帶動某些過去沉默的經濟氛圍。
國際間對中國明年的GDP增長率究竟能夠達到何種水平,普遍關注,各個研究機構的預測也非常不一,從4%到8%左右都有。
但是,國際先驅論壇報的專欄作家菲利普.包潤指出,GDP增長率通常都不是最可靠的數據,而且中國的發展也不非得要憑藉GDP增長8%以上來保證就業和社會穩定的模式。他說:"在我看來,中國明年的GDP增長率估計不會太高,現在看來,很難超過5%,甚至可能低到只有1%、2%。但是,這並不是說大勢已去了。"
他解釋說,中國需要可持續性的經濟增長,但是8%的增長率不見得是必須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就業人口的增長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另一方面,目前大批從事出口加工的農民不得不從沿海地區返回故鄉,從長遠來看,也不見得不是好事,因為他們可以在中小城市的發展和建設中發揮巨大的力量,而中國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大問題、城鄉收入嚴重不等的問題,也可以得到緩解。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國際管理學教授黃亞生日前撰文說,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要想真正找到平衡點,就必須改變過去多年來只注重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的模式,把重點轉移到如何提高人民收入。他指出,做到這一點也並不難,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在徵收農民土地的時候,允許投標競爭,讓農民得到市場價格的公平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