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萬桶是否能帶來預期的效果呢?
由於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際油價在今年7月中旬攀上每桶147美元高位後,短短數月內如過山車一般已經下跌了約七成。歐佩克9月和10月兩次減產,但都沒能阻擋油價跳水的趨勢。在歐佩克看來,石油市場"顯然存在供應過剩"問題。
近期,各方紛紛下調了石油需求預期;與此同時,根據國際能源機構公布的最新數據,10月份經合組織(OECD)國家原油庫存水平為57天需求量,而歐佩克認為,根據過去5年的平均水平,52天需求量是比較合理的。因此,包括伊朗、阿爾及利亞在內的不少歐佩克成員國近期不斷放話要求大幅減產。至於減產多少,歐佩克輪值主席沙基卜.哈利勒本月初接受採訪時說,減產幅度"會在市場意料之外"。
經歷了頗不平靜的2008年,想讓投資者真正感到意外還真不容易。12月初油價逼近40美元後,隨著歐佩克會議的臨近,國際油價開始反彈,16日盤後電子交易中國際油價上漲到每桶44美元以上。不少分析人士認為,至少100萬至150萬桶的減產量已經體現在油價中了,而且投資者普遍的心理預期都已經升至了200萬桶,如果真要讓市場感到意外的話,減產幅度可能就得250到300萬桶了。
歐佩克因此陷入一個兩難境地:要想對油市起到足夠的影響就必須大幅度減產,但是,過度減產將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不利於世界經濟復甦,更無從提振油價。
而且,即使是減產200萬桶的目標,也並非所有歐佩克成員國都能按減產目標嚴格執行。由於各成員國財政狀況、對石油出口依賴程度等不同,減產行動很難步調一致。歐佩克11月29日開羅會議推遲做出減產決定被許多投資者解讀為歐佩克事實上並未實現該組織10月決定的削減日產量150萬桶的目標,有關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歐佩克可能只完成了60%的減產量。
目前,美國、歐元區、英國、日本的經濟都已陷入衰退,石油需求還將持續走低,在這種情況下,歐佩克17日減產的目的,與其說試圖去拉升油價,還不如說是實現油價觸底更加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