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繼CBA聯賽爆出「改齡門」醜聞後,中國足壇元老又向媒體爆料:中國足球史上最年輕國腳姚夏的年齡其實是被動過手腳的。而對年齡動手腳的人並非姚夏本人,而是中國足協。據該元老透露,當時中國足協不僅將姚夏的年齡改小兩歲,還差點改了姚夏的名字。一時間,令四川球迷引以為豪的「四川足壇曾誕生過最年輕國腳的經歷」成了一段不堪回首和難以啟齒的足壇醜聞。
不過,時代商報記者在隨後採訪多名遼寧足壇資深教練時獲悉,球員改年齡不是秘密,足協「逼迫」或是「縱容」球員在年齡上公開造假也不是秘密。只是很長一段時間,在外界看來,球員改年齡都是個人行為,是足壇的潛規則。而事實上,正如幾位足壇名宿所言:如果沒有上面領導的「默許」,改年齡之風也不會屢禁不止。說白了,中國足壇早期興起的「改年齡」風氣都是「政府行為」一手造成的。
誰在操縱「改齡門」
儘管改年齡已是中國足壇公開的秘密,但一直以來對於球員改年齡這一足壇「潛規則」到底是個人行為還是政府行為則始終沒有定論。如果不是聽了幾名圈內資深教練的講述,這也許永遠是中國足壇一個不解之謎。
姚夏
「其實傳統的中國人對自己的生日是格外看重的,也正因如此,改年齡是很讓人忌諱的一件事。不過,在利益和財富的巨大誘惑下,不要說是改年齡,就是改姓、改名都無所謂。這就是功利足球的殺傷力。」一位已經年近古稀的足球教練在接受時代商報記者採訪時稱,在他當球員的那個年代,哪聽過什麼改年齡的事情呀,多大年齡就是多大年齡,誰能進入國家隊靠的都是腳下功夫和個人能力。但後來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足球比賽就變得不那麼單純了。因為老百姓的喜歡,足球成績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主管領導的仕途。於是,一些足球領導者開始琢磨如何能在短期內使中國的足球水平有一個質的飛躍。而把球員的年齡從大改小,以大打小無疑是迅速提高足球水平的捷徑。
「開始無論是教練還是球員家長對於改年齡這種事都是很反感的。畢竟這是違背足球規律的事情,早晚是要露餡的。但後來包括我在內的很多教練都受到了來自‘上面’的暗示,不僅要給那些有潛質的運動員改年齡,而且要改到奧運年齡段。就這樣,在功利主義的驅使之下,球員年齡成了一根可以任意伸縮的彈簧。當年,中國球員之所以能在首屆U16的世少賽中取得了前八的好成績,歸根結底都是超齡球員的功勞。」該教練最後意味深長地說道,「改年齡就是一個連鎖反應,如果沒有上級領導的暗示,教練也不敢公然給隊員改年齡,球員若不改年齡也很難在同級別的比賽中取得好成績,但如此一來,最終的結果就是中國球員一到成年隊就成了扶不起的‘爛泥’。」
誰是「改齡門」贏家
從短期效應來看,中國足球通過「以大打小」的確是在世界足壇留下了不少赫赫戰績,但為何當年所謂的「黃金一代」甚至是「超白金」最後都變成了鏽跡斑斑的廢銅爛鐵。這其中的奧秘不言自明。
也許現在回過頭來討論存留在中國足球圈裡幾十年的「改齡」問題已經沒有太多實際意義,畢竟中國足球已為此付出沈重的代價。不過,也有人直言,如果沒有當初的「改齡」,無論是領導、教練,還是球員恐怕現在還在過著「溫飽」的生活,怎麼可能搖身一變成為百萬富翁、甚至是千萬富翁呢?
一位長期從事青少年隊伍執教工作的基層教練在接受採訪時不無感慨地說道,「現在很多省市年底考核教練的標準就是球隊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比賽中獲得的名次。如果帶隊成績不好,年底考核不過關,肯定要丟飯碗。我們青少年隊教練不是不想把培養人才放在第一位,只是承受著成績方面的巨大壓力,不得不在孩子的年齡上做手腳,否則,以小打大,吃虧難免。」該教練隨後向記者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最初讓球員改年齡時,有些家長還很氣憤,甚至賭氣說如果改年齡就不踢了,還要去舉報那些改過年齡的球員。但後來發現,改了年齡之後,孩子不但進了職業隊,而且還被選進了國字號,可謂是名利雙收。足球就是吃青春飯的項目,後來大家也都看明白了,改了年齡,不但球員自己受益、教練跟著借光,就連足協領導臉上也有面子,既然足協不追究,那大家何樂而不為呢。」
的確,正如這位基層教練所言,既然是三方都贏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然而,當「 改齡」已成為眾人皆知的秘密,甚至成為國際大賽中被對手詬病的軟肋時,中國足球在國際足壇上可以說已毫無誠信可言。最重要的是,當球員「改齡」之風越刮越甚之時,毀掉的不僅僅是中國足球的今天,還有明天。
「改齡」非足籃專利
事實上,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球員「改齡」並非是足球、籃球圈的「專利」。只不過,足球和籃球作為中國職業化體育的「先行者」,在利益的驅動下,對球員年齡的更改更瘋狂、也更明目張膽一些。
昨天,一體育圈內人士就向記者透露了發生在田徑賽場上的「改齡門」事件。 2006年田徑著名教練王德顯剋扣自己麾下運動員工資獎金的官司,曾在中國體壇引起軒然大波。其實就在這場官司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作為王德顯的弟子,郭萍還向外界揭露了王德顯要求運動員更改年齡以達到參賽目的的醜聞。據郭萍當時對身邊的人講,她本是1980年8月份出生的,但在1996年王德顯為了讓她參加馬拉松比賽,根本沒經她同意就將她的年齡改大了3歲。至今,她的身份證上的出生日期仍是1977年6月15日。在退役後,她本來想將自己的年齡再改回去,但因為手續比較麻煩,需要很多證明,最終郭萍放棄了將身份證改回真實年齡的打算。此外,中國體操隊員的「低齡化」也一直是國外對手和媒體質疑的焦點。
在採訪中,記者還從一個老教練口中得到了一個更讓人啼笑皆非的真實故事。原來改年齡不僅侷限在運動員身上,一些裁判,特別是足球裁判為了延長自己的執教生涯,竟然也改起了年齡。原來,足球裁判退役年齡是45歲,如果改小几歲,可以多吹幾年。這意味著「灰色收入」也將隨之多撈幾年。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